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斑鸠占叶

斑鸠占叶

药材名称斑鸠占叶

拼音Bān Jiū Zhàn Yè

别名战骨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黄毛豆腐柴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mna puberula Pamp.Premna fulua Craib.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狐臭柴,直立或攀援状灌木至小乔木,真株高1- 3.5m 。幼枝被柔毛,老枝无毛,黄褐色至紫褐然。单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纸质或坚纸质,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基部楔形、宽楔形至近圆形,全缘或上部有波状深齿、锯齿或深裂,先端急尖至尾状尖,两面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聚伞花序组成塔形圆锥花序长4-14cm,宽2-9cm,无毛至疏被柔毛,具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花萼杯状,长 1.5-2.5mm,外面被短毛和黄色腺点,先端5汪裂,裂齿三角形,齿缘有纤毛;花冠淡黄色,有紫色或褐色条纹,4裂,二唇形,上唇1裂片,圆形,下唇3裂,外面密被腺点,喉部有数行较长的毛,花完管长约4mm;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外;子房圆形,先端有腺点。核果倒卵形,紫色至黑色,有瘤突萼宿存。花、果期5-8月。 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边丛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黄毛豆腐柴,本种与狐臭柴的主要区别是:幼枝、叶柄、叶背密被黄色平展长柔毛。聚伞花序排成伞房状;花冠绿白色。 生于海拔500-1200m的常绿阔叶林阴处或路边灌木林中。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边丛林中。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续筋接骨。主水肿;毒疮;水火烫伤;筋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黑塔子叶

    《中药大辞典》:黑塔子叶药材名称黑塔子叶拼音Hēi Tǎ Zǐ Yè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叶。功能主治鲜叶捣泥(干叶打粉)敷冷结子疮,鱼口、汤火烫伤。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

  • 单花山竹子

    药材名称单花山竹子拼音Dān Huā Shān Zhú Zi英文名bark of Uniflower Garcinia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单花山竹子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

  • 垂果南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垂果南芥药材名称垂果南芥拼音Chuí Guǒ Nán Jiè来源十字花科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内蒙古、东北、

  • 狗胆

    《中药大辞典》:狗胆药材名称狗胆拼音Gǒu Dǎn出处《本经》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胆。性味苦,寒。①《本经》:"平。"②《药性生论》:"味苦,有小毒。"③《玉楸药

  • 羊不食

    药材名称羊不食拼音Yánɡ Bù Shí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Javan Meadowrue别名马尾连、马尾黄连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爪哇唐松草的

  • 东方乌毛蕨叶

    《中药大辞典》:东方乌毛蕨叶药材名称东方乌毛蕨叶拼音Dōnɡ Fānɡ Wū Máo Jué Yè出处《野生药植图说》来源为乌毛蕨种植物乌毛蕨的嫩叶。原形态乌毛蕨,又名:

  • 白花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丹药材名称白花丹拼音Bái Huā Dān别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老虎、白花岩陀来源为蓝雪属植物白花丹Plumbago zeyl

  • 槐根

    《中药大辞典》:槐根药材名称槐根拼音Huái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根。性状干燥的根粗壮而呈圆柱形,略弯曲。外表黄色或黄褐色。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木质,纤维性。化学成分含d-山

  • 金鱼草

    药材名称金鱼草拼音Jīn Yú Cǎo英文名Common Snapdragon别名香彩雀、龙头菜、洋彩雀、龙口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金鱼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鼠尾草

    药材名称鼠尾草拼音Shǔ Wěi Cǎo别名坑苏、紫花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