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接骨丹

接骨丹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药材名称接骨丹

拼音Jiē Gǔ Dān

别名象耳朵(《云南中草药选》),大葫芦叶(《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山茱萸科植物鞘柄木茎皮。全年可采。晒干研粉或鲜用。

原形态鞘柄木,又名椴叶叨里木。

落叶小乔木,高2~4米。树皮暗褐色,有椭圆形皮孔;小枝具环形叶痕。单叶互生,宽卵形,长12~16厘米,宽8~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浅裂及粗齿,形似桑叶,自基部发出掌状5脉;叶柄基部扩大,有槽,长6~8厘米。花小,单性异株,为顶生稠密大圆锥花序,通常下垂,花柄基部具膜质披针形小苞片;花淡黄绿色;雄花萼筒状,5裂;花瓣5,长椭圆形,顶端渐尖而向内弯;雄蕊5;雌花萼筒卵形,3~5裂,无花瓣;子房下位,卵形,3~4室。核果卵圆形。

生境分部生于水边或村旁。分布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除风湿。

复方①治骨折:接骨丹鲜品适量,捣烂外包;或干粉调水外包,亦可配方外包。隔日换药一次。

②治风湿,跌打,骨折:接骨丹三至五钱,配方内服。(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接骨丹

药材名称接骨丹

拼音Jiē Gǔ Dān

出处《红河中草药》

来源梧桐科植物赤火绳根的韧皮部。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赤火绳,又名:火绳树、火索树。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叶互生,阔卵形至圆形,长8~15厘米,宽6~12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主脉5~9条明显,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灰黄色星状柔毛;叶柄长2~7厘米。腋生聚伞状圆锥花序,花黄白色;小苞片3~5;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无柄,密被短柔毛。蒴果卵状圆锥形,木质,长3厘米左右,具6~8棱,熟后6~8裂。

生境分部生于向阳干热的河谷地区疏林中。分布云南、贵州。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续筋骨。治外伤出血,骨折,烧烫伤,慢性胃炎,胃溃疡。

复方①治外伤出血:接骨丹,研末,外撒(加压)。

②治烧烫伤:接骨丹二两,凡士林一斤。煎熬后稍放冷,加入桉叶油2%搅匀备用。用时外涂。

③治慢性胃炎,胃溃疡:干接骨丹三至五钱,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接骨丹

药材名称接骨丹

拼音Jiē Gǔ Dān

英文名Bark of Lindenleaf Torricellia

出处出自《红河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鞘柚木的根皮、茎皮叶片。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ricelloia tiliifolia DC.

采收和储藏:根皮及茎皮全年均可采,叶春、夏季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落叶小乔木,高3.5-12m;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形,灰绿色,无毛,有不完全的环形叶良,贿部宽,松软,白色。叶互生;叶柄淡绿色,长4.5-8.5cm,叶片纸质,椭圆状卵形至宽卵形,长10-15cm,宽8-16.2cm,上面绿以,下面淡绿以,先端突尖,基部浅心形,边缘的粗锯齿有须头,有时有波状棱角,掌状叶脉7-9条,在上面微凸,近于无毛,下面明显突出,疏生短柔毛,网脉在下面明显。总状圆锥花序顶生,下垂,微被短柔毛,长12-22cm;花小,雄花的花萼管短,有裂片5,先端钝尖0.3mm;花瓣5,长椭圆形,长约5mm,白色,无毛,先端钩状内弯;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丝短,无毛,长约0.5mm,花药长方形,长1.5mm;花盘平坦,近于圆形,中间有1-3个小形圆锥状的退化花柱;花梗短,圆柱形,长约2-2.5mm,疏被短柔毛或近于无毛,有小苞片2枚,干膜质,披针形,长约1-2.5mm;雌花的花萼裂片3-5,不整齐,三角形,锐尖;无毛瓣及雄蕊;花盘不显着;子房卵圆形,长约5mm,无毛,花柱3-4,粗壮。果实核果状,卵形,长5-6mm,直径3mm,平滑无毛。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3-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地海拔1600-2600m的林缘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跌打瘀痛;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痈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复方①治外伤出血: 接骨丹,研末,外撒(加压)。②治烧烫伤: 接骨丹二两,凡士林一斤。煎熬后稍放冷,加入按叶油2%搅匀备用。 用时外涂。③治慢性胃炎,胃溃疡: 干接骨丹三至五钱,水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丁

    药材名称地丁拼音Dì Dīnɡ别名箭头草(《普济方》),羊角子(《乾坤生意秘韫》),独行虎(《纲目》),地丁草(《本草再新》),如意草(《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本经逢原》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

  • 滇丹参

    药材名称滇丹参拼音Diān Dān Shēn别名丹参、小丹参、紫丹参、小红参、小红草乌、小红丹参、山槟榔、云南丹参、石山丹参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云南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 桂花子

    《中药大辞典》:桂花子药材名称桂花子拼音Guì Huā Zǐ别名桂花树子、四季桂子(《江苏药材志》)。出处《江苏药材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干燥果实。4~5月果实将成熟时采收,用温水浸泡后

  • 土木贼

    药材名称土木贼拼音Tǔ Mù Zéi别名木贼(《滇南本草》),纤弱木贼、接骨蕨、马人参、笔塔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节节草、斗眼草、豆根草、锁眼草(《滇南本草》整理本),笔头草

  • 山乌珠

    药材名称山乌珠别名构铃子、紫藤子、赤兰来源桃金娘科山乌珠Syzygium grijsii Merr. et Perry,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西。性味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破瘀。主治

  • 地筋

    《中药大辞典》:地筋药材名称地筋拼音Dì Jīn别名菅根、土筋(《别录》),黄茅(《纲目》),毛针子草(《贵州草药》)。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黄茅的根或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黄茅,又名

  • 对叶散花

    药材名称对叶散花拼音Duì Yè Sàn Huā别名猪婆子藤、小鱼辣树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的茎、叶、根。茎、叶,生长旺盛时采收;根,全年可采。晒干。

  • 柘木

    《中药大辞典》:柘木药材名称柘木拼音Zhè Mù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原形态柘树(《救荒本草》),又名: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

  • 追骨风

    《中药大辞典》:追骨风药材名称追骨风拼音Zhuī Gǔ Fēnɡ别名八里花、八里麻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蓝刺头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漏芦"条。功能主治泡酒服,治跌打

  • 茶膏

    药材名称茶膏拼音Chá Gāo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干燥嫩叶浸泡后,加甘草、贝母、橘皮、丁香、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