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张公鱼

张公鱼

《中药大辞典》:张公鱼

药材名称张公鱼

拼音Zhānɡ Gōnɡ Yú

别名七星鱼(薛德焴《系统动物学》),花财鱼(《中国动物图谱·鱼类》),花鯹鱼(《陆川本草》)。

出处《陆川木草》

来源为鳢科动物月鳢

原形态体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全长约30厘米。头略尖,头部有较大的鳞片,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略突。两颌、锄骨及口盖骨均有齿;下颌更杂有大型的齿。侧线鳞59~62。背鳍、臀鳍均长,背鳍47,胸鳍14,臀鳍29,无腹鳍。尾鳍椭圆形。体色棕灰,腹部色较浅,体侧有"V"形黑纹11条。在尾鳍的基部和胸鳍的上方,各有一大形黑斑。头上、背上和体侧有许多白色小斑。从鳃盖到眼后方每侧各有黑纹2条。

栖于淡水河中水草茂盛处,以小鱼为食

生境分部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陆川本草》:"甘,平。"

功能主治《陆川本草》:"滋阴,壮筋骨。治阴虚,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2~4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张公鱼

药材名称张公鱼

拼音Zhānɡ Gōnɡ Yú

英文名Northern snakehead

别名七星鱼、花财鱼、花鯹鱼、朝北鱼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鳢科动物月鳢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nna asiatic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月鳢,体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全长约30cm。头略尖,具较大的鳞片,口大,端位。下颌略突,下颌杂有大型的齿。侧线鳞59-62。背鳍、臀鳍均长,背鳍47,胸鳍14,臀鳍29,无腹鳍。尾鳍椭圆形。体侧有V形黑纹11条。于尾鳍基部及胸鳍的上方,各有一大形黑斑。从鳃盖到眼后方,每侧各有黑纹2条。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于淡水河中水草茂盛处,以小鱼为食。

资源分布: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补虚;强筋壮骨。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内服:炖食,100-200g。

各家论述《陆川本草》:兹阴,壮筋骨。治阴虚,四肢无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水蓼根

    《中药大辞典》:水蓼根药材名称水蓼根拼音Shuǐ Liǎo Gēn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蓼科植物水蓼的根,秋季开花时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蓼"条。化学成分含铁0.42~O.6

  • 龙涎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涎香药材名称龙涎香拼音Lónɡ Xián Xiānɡ别名龙泄、龙涎、龙腹香、鲸涎香来源鲸目鲸科抹香鲸(巨头鲸)Physeter catodon L.;Phys

  • 地精草

    药材名称地精草拼音Dì Jīnɡ Cǎo别名筋骨菜(《峨嵋药植》),单背叶、青姑草、金缠菜(《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抽筋草、被单草、滇繁缕(《云南中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石竹科植物

  • 蝉翼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蝉翼藤药材名称蝉翼藤拼音Chán Yì Ténɡ别名五味藤、一摩消、五马巡城、丢了棒、刁了棒、象皮藤来源远志科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

  • 大头狗

    《中药大辞典》:大头狗药材名称大头狗拼音Dà Tóu Gǒu别名毫螭虫、土蚱子、土蚂蚱子(《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的全虫。秋季捕捉,用沸水烫

  • 尖嘴林檎果

    药材名称尖嘴林檎果拼音Jiān Zuǐ Lín Qí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尖嘴林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melliana(Hand.Mazz.)Rehd.[Pirus

  • 照山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照山白药材名称照山白拼音Zhào Shān Bái别名万经棵、铁石茶、白镜子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小花杜鹃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

  • 松针

    药材名称松针拼音Sōnɡ Zhēn来源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西伯利亚红松、黑松、油松、红松、华山松、云南松、思茅松、马尾松等的针叶。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用于流行性感冒

  • 地瓜根

    《中药大辞典》:地瓜根药材名称地瓜根拼音Dì Guā Gēn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性味苦涩,凉。①《滇南本草》:"性凉,味苦涩。"②《草木便方》:&qu

  • 榔榆皮

    《中药大辞典》:榔榆皮药材名称榔榆皮拼音Lánɡ Yú Pí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树皮或根皮。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榔榆,又名:樠木(《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