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青杨

小青杨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青杨

药材名称小青杨

拼音Xiǎo Qīnɡ Yánɡ

别名东北杨

来源杨柳科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以树皮入药。

生境分部吉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解毒。主治顽癣疮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青杨

药材名称小青杨

拼音Xiǎo Qīnɡ Yánɡ

出处《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小青杨树皮。春季剥取树皮,晒干。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30米,树冠广卵形。树皮灰白色;芽较长,黄红色,有粘性。叶椭圆状卵形、广卵形或菱状卵圆形,长5.3~9厘米。宽3.3~5.2厘米,叶的最宽处在中部以下,上面光滑无毛,下面青白绿色,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长2.2~4.8匣米;萌发枝的叶生于短叶柄上,绿色或带红色,长椭圆形,较大,边缘呈波状皱曲。花雌雄异株:雌花序长8~11厘米;雄花序长5~8厘米。蒴果长椭圆形,2~3瓣裂,花期4月。果期6月。

生境分部生长河边及沙地。东北普遍栽培。

功能主治解毒。治顽癣疮毒。

复方①治干湿癣:杨树嫩皮适量,焙黑,加等量枯矾,研细末,香油调涂患处。

②治代指:取杨枝上嫩皮,缠在指头上。

③治手指丫及掌中起白脓泡,刺痒,疼痛:小青杨叶四钱,桃叶四钱,阴干共研细末,加入猪肝四两,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青杨

药材名称小青杨

拼音Xiǎo Qīnɡ Yánɡ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小青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pulus pseudo-simonii Kitag.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树枝嫩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达20m,树冠广卵形。树皮灰白色;老时浅沟裂。幼枝有棱,萌枝棱更着,小枝圆柱形。芽圆锥形,黄红色,有粘性。叶菱状椭圆形、菱状卵圆形、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5cm,边缘具细密交错起伏的锯齿,有缘毛;叶柄圆柱形,长1.5-5cm;萌枝叶较大,长椭圆形,边缘呈波状皱曲,叶柄较短。雄花序长5-8cm;雌花序长5.5-11cm,子房圆形或圆锥形,柱头2裂。蒴果近无柄,长圆形,长约8cm,2-3瓣裂。花期3-4月,果期4-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海拔2300m的以下的山坡、山沟和河岸。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树皮含柳匍匐甙(salireposide),水杨甙(salicin),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imethoxy-p-benzoquinone),邻苯二酚(catechol),香草酸(vanil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nic acid),壬二酸(nonanedi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等。

药理作用小青杨水煎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醚提取均用抗菌作用。抑菌实表明:小青杨树皮中分离出的成分,2,6-二甲氧基对苯醌、邻苯二酚、香草酸、阿魏酸、水杨甙、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壬二酸、咖啡酸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以2,6-二甲氧基对苯醌活性最强,14.5×10\-6, 7.25×10\-6,87×10\-6和87.8×10\-6可分别完全抑制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2,6-二甲氧基对苯醌、邻苯二酚、水杨甙、壬二酸和咖啡酸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特别是2,6-二甲氧基对苯醌与咖啡酸,水杨酸与壬二酸对痢疾杆菌的协同作用最为明显;它们的抑菌浓度分别由原来的14.5×10\-6,567.5×10\-6,261.3×10\-6,和125.9×10\-6降到3.6×10\-6,114.8×10\-6,32.7×10\-6和31.5×10\-6.水杨甙具有利尿作用,小青杨注射液以每50kg体重给生药量1.2-2.5g计算,对家畜肠炎、痢疾及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实验证明小青杨注射具有明显的抑菌、抗炎和利尿作用,而且无副反应。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解毒。主顽癣疮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栌根

    《中药大辞典》:黄栌根药材名称黄栌根拼音Huánɡ Lú Gē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毛叶黄栌的根。全年可采,去净泥土,晒干。原形态毛叶黄栌,又名:岩棕树、卷子树。落叶

  • 黄芪

    《中国药典》:黄芪药材名称黄芪拼音Huánɡ Qí英文名RADIX ASTRAGALI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

  • 母菊

    《中药大辞典》:母菊药材名称母菊拼音Mǔ Jú别名欧药菊、洋甘菊(《湖南药物志》)。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菊科植物母菊的花或全草。5~7月采取花朵或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

  • 藏丁香

    药材名称藏丁香拼音Cánɡ Dīnɡ Xiānɡ别名石老虎、石参、叶子花、岩五加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藏丁香,曰:"藏丁香,或云种自西藏来,枝干同滇丁香,叶糙有毛,开花白色有香。"并

  • 蚕砂

    药材名称蚕砂拼音Cán Shā别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的干燥粪便。搜集家蚕粪便,晒干,筛净杂质即得。性味甘、辛,温。功

  • 野杜仲

    《中药大辞典》:野杜仲药材名称野杜仲拼音Yě Dù Zhònɡ别名四棱子、金丝杜仲(《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黑杜仲(《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卫矛科植物大花

  • 半枫荷

    药材名称半枫荷拼音Bàn Fēnɡ Hé别名翻白叶树、红半枫荷、大叶半枫荷、白背枫、阴阳叶、铁巴掌、半梧桐、番张麻、米纸来源为梧桐科翅子树属植物异叶翅子木Pterospermum

  • 天文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天文草药材名称天文草拼音Tiān Wén Cǎo别名山天文草、散血草、雨伞草、金纽扣、大黄花、黄花苦草、苦草、过海龙、山骨皮、黑节关来源菊科金纽扣属植物天文草Spilan

  • 五色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色梅药材名称五色梅拼音Wǔ Sè Méi别名马缨丹、红彩花、头晕花、如意花来源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植物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以根或全株入药。

  • 小果栀子

    药材名称小果栀子拼音Xiǎo Guǒ Zhī Zi别名水黄枝、水栀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狭叶栀子的果实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rdenia stenphylla Merr.采收和储藏:根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