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花五味子藤

小花五味子藤

药材名称小花五味子藤

拼音Xiǎo Huā Wǔ Wèi Zǐ Ténɡ

别名香石藤大伸筋、铁骨散、小密细藤、接筋藤、黄袍小血藤、满山香[云南]

来源为木篮科北五味子属植物小花五味子Schisandra micrantba A. C. Smith.以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木质缠绕藤本,长达3米以上。根粗长,稍呈圆锥形,淡栗棕色,微有细纵皱,有香气;根状茎圆柱形,长而略横走,粗细与颜色和根相似。枝赤红色,有明显皮孔。单叶互生;叶柄细长,长1~1.5厘米;叶片卵形或长方状椭圆形,长3~5.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平截,边缘有波状浅齿。花淡黄绿色或橙黄色,较小,长约5毫米,单生叶腋;花梗极细长,丝状;花单性,异株,花被片7~8,外轮窄长方形,内轮近圆形;雄蕊8~12个,合生成一倒卵形雄器;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有16~21个离生心皮,聚生于卵形花托上;成熟心皮肉质红色,近球形,散生在增长的细花托上,形如穗序,种子每心皮2粒。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林下。分布于云南。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理气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胃痛,月经不调,肾炎。

用法用量0.3~1两。

复方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小花五味子根2两,泡酒1斤,浸泡5~7日后内服,每服10毫升,每日3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 白僵蚕

    《中药大辞典》:白僵蚕药材名称白僵蚕拼音Bái Jiānɡ Cán别名僵蚕(《千金方》),天虫(《药材资料汇编》),僵虫(《河北药材》)。出处《本经》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

  • 裂蹄

    药材名称裂蹄拼音Liè Tí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裂褐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uctificatio Pyropolypori Rimosi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收后晒干。原

  • 无患树皮

    药材名称无患树皮拼音Wú Huàn Shù Pí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韧皮。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无患子"条。功能主治治

  • 白杨树

    药材名称白杨树拼音Bái Yánɡ Shù别名响叶杨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团叶杨的皮及叶。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乔木,高5~10米。树皮灰白色,枝

  • 何首乌

    《中国药典》:何首乌药材名称何首乌拼音Hé Shǒu Wū英文名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别名首乌、赤首乌、铁秤砣、红内消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 羊角拗子

    《中药大辞典》:羊角拗子药材名称羊角拗子拼音Yánɡ Jiǎo Niù Zǐ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种子。8~9月间采成熟果实,剥取种子,去净种毛,晒干。原形态

  • 金背枇杷

    药材名称金背枇杷拼音Jīn Bèi Pí Pá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果实。秋后采摘,蜜炒用。性味苦,平。功能主治镇咳祛痰,清肺和胃,降气消暑。治肺

  • 半圆盖阴石蕨

    药材名称半圆盖阴石蕨拼音Bàn Yuán Gài Yīn Shí Jué英文名Broadscale Humat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大花美人蕉

    药材名称大花美人蕉拼音Dà Huā Měi Rén Jiāo别名美人蕉来源药材基源:为美人蕉科植物大花美人蕉的根茎及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na generalis Bailey采收和储藏:夏、

  • 杏叶防风

    《中药大辞典》:杏叶防风药材名称杏叶防风拼音Xìnɡ Yè Fánɡ Fēnɡ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草木便方》),蜘蛛香,山当归(《分类草药性》),小菊花、山茴香、大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