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小接筋草

小接筋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接筋草

药材名称小接筋草

拼音Xiǎo Jiē Jīn Cǎo

来源蕨类石松科石松属植物小杉兰Lycopodium selago 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止血,续筋。用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2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小接筋草

药材名称小接筋草

拼音Xiǎo Jiē Jīn Cǎo

别名龙胡子岩石松(《文山中草药》),小杉兰(《陕西中草药》)。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石松科植物卷柏状石松全草。全年可采,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茎直立或斜上,二歧分枝。叶片螺旋状着生;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具疏齿或全缘,质硬;分杖上部叶腋常生有芽苞。无明显的孢子囊穗;孢子囊着生于茎中部以上的叶腋,阔肾形,较孢子叶宽或等宽。

生境分部生于高山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分布陕西、云南、四川、新疆及东北等地。

性味①《陕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平。"

②《文山中草药》:"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①《陕西中草药》:"止血,续筋。治趺打损伤,外伤出血。"

②《文山中草药》:"散风和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研末或捣敷。

复方荨麻疹:龙胡子适量,煎水洗患处。(《文山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小接筋草

药材名称小接筋草

拼音Xiǎo Jiē Jīn Cǎo

英文名Herb of Fir Clubmoss, Herb of Virgin Mary's Furze

别名龙胡子岩石松卷柏状石松、小杉兰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石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uperzia selago(L.)Bernh.ex Schrank et Mast.[Lycopodium selago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孢子,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卷柏状石松,多年生草本,高10-30cm。茎直立或斜上,二岐分枝。叶片螺旋状着生;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具疏齿或全缘,质硬;分枝上部叶腋常生有芽苞。无明显的孢子囊穗;孢子囊着生于茎中部以上的叶腋,阔肾形,较孢子叶宽或等宽。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吉林、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多种生物碱:石松碱(lycopodine),尖叶石松碱(acrifoline),石松灵碱(lycodoline),伪卷柏石松碱(pseudoselagine),αβ-玉柏碱(α、β-obscurine),卷柏石松碱(selagine)即石杉碱(huperzine)A,石松岩定碱(lycodine),6β-羟基石杉碱(6β-hydrocyhuperzine)A。还含卷柏石松素(selagin),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阿魏酸(ferulic acid)。

性味微苦;凉;平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止血;续筋;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荨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

各家论述1.《陕西中草药》:止血,续筋。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2.《文山中草药》:散风和血,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壁钱幕

    《中药大辞典》:壁钱幕药材名称壁钱幕拼音Bì Qián Mù别名壁茧(《本草拾遗》),白蟢窠(《海上方》),壁钱窠幕、白蛛窠(《纲目》),壁蟢窠(《外科全生集》),喜儿窠

  • 花拐藤根

    《中药大辞典》:花拐藤根药材名称花拐藤根拼音Huā Guǎi Ténɡ Gēn出处《泉州本草》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帘子藤的根。随时可乘,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帘子藤,又名:花拐藤。常绿攀援藤本

  • 羊角藤叶

    药材名称羊角藤叶拼音Yánɡ Jiǎo Té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羊角藤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umtellt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鲜用。原形态羊角藤,攀援

  • 早谷藨

    药材名称早谷藨拼音Zǎo Gǔ Pāo别名天青地白扭、酸母子。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无腺白叶莓的根。原形态落叶灌木,高1~4米。茎直立,稍呈拱形。茎枝、叶轴及叶柄散生皮刺,枝被灰白色

  • 鸢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鸢尾药材名称鸢尾拼音Yuān Wěi别名蓝蝴蝶、蛤蟆七、青蛙七、蜞马七、搜山狗、冷水丹、豆豉叶、扁竹叶、燕子花、中搜山虎、鸭屁股、土知母[四川]来源鸢尾科鸢尾属植物鸢尾Iris t

  • 苦瓜叶

    《中药大辞典》:苦瓜叶药材名称苦瓜叶拼音Kǔ Guā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叶片,夏、秋采收。化学成分新鲜叶含苦瓜素。药理作用苦瓜素可能即系喷瓜素,后者有二种异构体,β-

  • 牛靥

    《中药大辞典》:牛靥药材名称牛靥拼音Niú Yè别名牛食系(《圣惠方》)。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甲状腺体。功能主治《纲目》:"治喉痹,气瘿。"复

  • 苦竹沥

    《中药大辞典》:苦竹沥药材名称苦竹沥拼音Kǔ Zhú Lì出处《别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茎秆,用火烤灼时流出的液汁。制法详"竹沥"条。功能主治清火消痰,明目

  • 山苍子叶

    药材名称山苍子叶拼音Shān Shēnɡ Zǐ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山鸡椒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cubeba(Lour.)Pers.[Laurus cubeba Lour.]

  • 南瓜七

    《中药大辞典》:南瓜七药材名称南瓜七拼音Nán Guā Qī别名马蹄当归、八角乌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四川橐吾的根。6~11月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