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宝盖草

宝盖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宝盖草

药材名称宝盖草

拼音Bǎo Gài Cǎo

别名接骨草[昆明]、蜡烛扦草、莲台夏枯草、佛座草、灯笼草

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 L.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消肿解毒。用于黄疸型肝炎,淋巴结结核,高血压,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外用治跌打伤痛,骨折,黄水疮。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粉撒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宝盖草

药材名称宝盖草

拼音Bǎo Gài Cǎo

别名接骨草、莲台夏枯、毛叶夏枯,灯龙草(《滇南本草》),珍珠莲(《植物名实图考》),佛座(《植物学大辞典》),风盏、连钱草、大铜钱七(《广西中兽医药植》),蜡烛扦草(苏医《中草药手册》)。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宝盖草全株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茎软弱,方形,常带紫色,被有倒生的稀疏毛,高10~60厘米。叶肾形或圆形,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有圆齿和小裂,两面均有毛;根出叶有柄,茎生叶无柄,基部抱茎。花轮有花2至数朵,花无柄,腋生,无苞片;花萼管状,长5~6毫米,有5齿,外面和齿缘均有长细毛;花冠紫红色,长9~17毫米,外面被绒毛,冠筒细,基部无毛环,喉部扩张,上辱直立,长圆形,盔状,下唇3裂,中裂片扇形,先端深凹,侧裂片宽三角形;雄蕊4,2强,花药朱红色;花柱2裂,针形。小坚果长圆形,具3棱,顶端截形,褐黑色,有白色鳞片状突起。花期3~4月。果期6月。

生境分部生于路边、荒地。分布东北、江苏、浙江、四川、江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叶含环臭蚁醛类葡萄糖甙:野芝麻甙、去乙酰野芝麻甙、野芝麻新甙、去羟野芝麻新甙。鲜叶中野芝麻新甙的含量约为0.02%。

性味辛苦,温。

①《滇南本草》:"味苦,性温。"

②《滇南本草图说》:"温,辛。"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瘰疬。

①《滇南本草》:"治筋骨痰火疼痛,手足麻木不仁。祛周身游走之风,散瘰疬手足痰核。治跌打损伤,接骨。止脑漏鼻渊。包痰火红肿疼痛。"

②《植物名实图考》:"养筋,活血,止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从高坠损,骨折筋伤:接骨草二两,紫葛根一两(锉),石斛一两(去根锉),巴戟一(二)两,丁香一两,续断一两,阿魏一两(面裹,煨面熟为度)。上药,捣粗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接骨草散)

②治跌打损伤,足伤,红肿不能履地:接骨草、苎麻根大蓟。用鸡蛋清、蜂蜜共捣烂敷患处,一宿一换,若日久疼痛,加葱、姜再包。

③治痰火,手足红肿疼痛:接骨草五钱,鸡脚刺根二钱,土黄连二钱。共捣烂,点烧酒包患处三次。肿消痛止后加苍耳白芷川芎,去黄连鸡脚刺根,点水酒煎服三次。

④治女子两腿生核,形如桃李,红肿结硬:接骨草三钱。水煎,点水酒服。又发,加威灵仙防风虎掌草,三服。(②方以下出《滇南本草》)

⑤治淋巴结结核:㈠宝盖草嫩苗一两,鸡蛋二只,同炒食。㈡宝盖草二至三两,鸡蛋二至三只。同煮,蛋熟后去壳,继续煮半小时,食蛋饮汤。㈢鲜宝盖草二两。捣烂取汁,药汁煮沸后服。均隔日一次,连服三至四次。(苏医《中草药手册》)

⑥治口歪,半身不遂:接骨草防风钩藤胆星。水煎,点水酒、烧酒各半服。(《滇南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宝盖草

药材名称宝盖草

拼音Bǎo Gài Cǎo

英文名Herb of Henbit Deadnettle, Henbit Deadnettle

别名接骨草、莲台夏枯、毛叶夏枯、灯龙草、珍珠莲、佛座、风盏、连钱草、大铜钱七、蜡烛扦草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宝盖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mium amplexicaule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0-50cm。茎丛生,基部稍斜升,细弱,四棱形,常带紫色,被倒生疏毛。叶对生;有短柄,向上渐无柄,抱茎;叶片肾形或近圆形,先端圆,基部心形或圆形,边有圆齿或浅裂,两面均被细毛。轮伞花序6-10花,其中常有闭花授精的花;除基部一对叶外,其余叶腋部均有花,花外被长毛;花萼管状,裂齿5,长而锥尖;花冠紫红色或粉红色,管部细长,近直立,内无毛环,上唇亦近直立,长圆形,稍盔状,下唇平展,有3裂片,中裂片倒心形,先端有深凹;雄蕊4,与花柱近等长,均内藏,花药平叉形,有毛。小坚果长圆形,具3棱,褐黑色,有白色鳞片状突起。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边、草丛、庭园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呈方柱形,长5-45cm,表面略带紫色,被稀疏毛茸。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肾形或圆形,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具圆齿或小裂,两面被毛;茎生叶无柄,根出叶具柄。轮伞花序。小坚果长圆形,具3棱,先端截形,褐黑色,表面有白色疣突。质脆。报导微,味苦。

化学成分含多种环烯醚萜甙类:野芝麻甙(lamioside),7-去乙酰野芝麻甙(lamiol),野芝麻酯甙(lamiide),野芝麻新甙(ipolamiide),7-去甲-6-羟基山栀甙甲酯(almlabid),山栀甙甲酯(shanzhiside Me ester),假杜鹃素(barlerin),7-乙酰基野芝麻新甙(ipolamiidoside),5-脱氧野芝麻甙(5-deoxylamioside),6-脱氧野芝麻甙(6-deoxylamioside)[1].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面竣;黄疸;鼻渊;瘰疬;肿毒;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筋骨痰火疼痛,手足麻木不仁。祛周身游走之风,散瘰疬手足痰核。治跌打损伤,接骨。止脑漏鼻渊,包痰火红肿疼痛。

2.《植物名实图考》:养筋,活血,止遍身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蜘蛛果茎叶

    药材名称蜘蛛果茎叶拼音Zhī Zhū Guǒ Jīnɡ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长叶轮钟草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anumoea lancifo-lia (Roxb.) Merr.采

  • 阳桃叶

    《中药大辞典》:阳桃叶药材名称阳桃叶拼音Yánɡ Táo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阳桃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阳桃"条。性味①《生

  • 鬼臼

    药材名称鬼臼拼音Guǐ Jiù别名爵犀、马目毒公、九臼(《本经》),天臼、马目公、解毒(《吴普本草》),术律草(《丹房鉴源》),羞天花、羞寒花(《益部方物略记》),害母草(《本草图经》),八

  • 胡桐泪

    《中药大辞典》:胡桐泪药材名称胡桐泪拼音Hú Tónɡ Lèi别名胡桐律(《汉书》颜师古注),石律(《日华子本草》),石泪(《岭表录异》),胡桐碱(《纲目》)。出处《唐本

  • 新香草

    药材名称新香草拼音Xīn Xiānɡ Cǎo别名新地生、石上莲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云南长蒴苦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dymocarpus yunnanensis (Franch.)

  • 冰草根

    药材名称冰草根拼音Bīnɡ Cǎo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原形态赖草,又名:厚穗碱草、厚穗冰草、滨草、老披碱。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具

  • 铜苋菜

    药材名称铜苋菜拼音Tónɡ Xiàn Cài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金银莲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ymphoides indica (L.)O.Kuntze[Menyanthes indic

  • 野高粱

    药材名称野高粱拼音Yě Gāo Liɑnɡ别名水滨升麻、假升麻、假淫羊藿(《云南中草药》),红升麻、野泽兰(《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溪畔落新妇的根或全草。秋、冬采收,洗

  • 白果树皮

    药材名称白果树皮拼音Bái Guǒ Shù Pí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树皮。化学成分含鞣质。内皮含莽草酸。木质部分含纤维素41%,半纤维素26%,木质

  • 柏树油

    《中药大辞典》:柏树油药材名称柏树油拼音Bǎi Shù Yóu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树干渗出的树脂。砍断树干,待树脂渗出凝结后,7~8月间采。性味①《草木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