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大香附子

大香附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香附子

药材名称大香附子

拼音Dà Xiānɡ Fù Zǐ

别名香附三棱草、伞序三棱草、砖子苗

来源莎草大香附子Mariscus umbellatus Vahl,以根状茎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湖北、华东、华南、西南。

性味根状茎:辛,温。

全草: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根状茎:调经,止痛,行气解表。主治感冒,月经不调,慢性子宫内膜炎,产后腹痛,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用量0.3~1两。

全草:袪风止痒,解郁调经。主治皮肤瘙痒,月经不调,血崩。用量1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香附子

药材名称大香附子

拼音Dà Xiānɡ Fù Zǐ

别名三棱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莎草科植物砖子苗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根状茎短,秆疏丛生,高10~50厘米,锐三棱形。叶短于秆或与秆等长,宽3~6毫米;叶鞘褐色或红棕色。叶状苞片5~8枚,长于花序;伞形花序具6~12个辐射枝,辐射枝长短不等,最长达8厘米;穗状花序圆筒形或长圆形,具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平展或稍俯垂,线状披针形,具1~2个小坚果;小穗轴具宽翅,白色,透明;鳞片膜质,边缘常内卷,淡黄色或绿白色,下面具多数脉,中间3条脉明显;雄蕊3枚,花药线形;花柱短,柱头3个,细长。小坚果狭长圆形、三棱形,褐色,表面具微突起的细点。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阳处、路旁草地、溪边及林下。分布陕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止痒,解郁调经。治皮肤瘙痒,月经不调,血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青棉花藤根

    药材名称青棉花藤根拼音Qīnɡ Mián Huā Ténɡ Gēn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称》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青棉花藤的根。原形态青棉花藤,又名:竹马、竹麻、大藤、猴头藤、纸加藤、猴

  • 乌头附子尖

    《中药大辞典》:乌头附子尖药材名称乌头附子尖拼音Wū Tóu Fù Zǐ Jiān别名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出处《纲目》

  • 花苜蓿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苜蓿药材名称花苜蓿拼音Huā Mù Xu别名扁豆子、苜蓿草、野苜蓿来源豆科花苜蓿Trigonella ruthenic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内蒙古、

  • 白勒

    药材名称白勒拼音Bái Lè英文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e Root-bark别名五加皮、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勒Acanthopanax

  • 虫牙药

    《中药大辞典》:虫牙药药材名称虫牙药拼音Chónɡ Yá Yào别名三叉金、三托艾、伤寒头、大箭根(《广西药植名录》),三姐妹(《广西中草药》),牛尾草、三叶扫把、马鹿尾

  • 过江龙

    《中药大辞典》:过江龙药材名称过江龙拼音Guò Jiānɡ Lónɡ别名蒲地虎、地蜈蚣(《滇南本草》),地刷子(《中国中部植物》),伸筋草、扁心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伸筋、木

  • 苦白蜡

    药材名称苦白蜡拼音Kǔ Bái Là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凹脉柃的叶和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impressinervis Kobuski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

  • 蚕茧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茧药材名称蚕茧拼音Cán Jiǎn别名家蚕茧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以除去茧蛹的茧入药。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

  • 露珠香茶菜

    药材名称露珠香茶菜拼音Lù Zhū Xiānɡ Chá Cài别名水龙胆草、紫萼香茶菜来源唇形科露珠香茶菜Rabdosia irrorata (Forrest ex Di

  • 欧活血丹

    药材名称欧活血丹拼音ōu Huó Xuè Dā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欧活血丹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choma hederacea L.采收和储藏:5月采收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原形态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