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大叶紫薇

大叶紫薇

药材名称大叶紫薇

拼音Dà Yè Zǐ Wēi

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大叶紫薇的根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ftroemia speciosa (L.) Pers.[Munchausia speciosa L.;L.flos-reginae Retz.]

采收和储藏: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叶,夏。秋季采摘,晒干。

原形态乔木,高7-25m。树皮灰色,平滑。枝圆柱形,无毛。叶互生或近对生;叶柄长8-10mm,粗壮;叶片革技,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长10-25cm,宽6-12cm,先端钝形或短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两面均无毛;侧脉7-17对,在叶缘糨拱连接。花淡红色或紫色,直径5cm;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cm,排成分塔形;花梗长1-1.5cm,密生黄褐色毡绒毛;花萼有12条纵棱或纵槽,生糠秕状毛,长约13mm,裂片三角形,反曲,内面无毛,除属体鳞往大辩论;花瓣6,近圆形或倒卵形,长2.5-3.5cm,几不皱缩,有短爪,长约5mm;雄蕊多数,多达100-200,着生于萼管中下部;子房球形,4-6室,无毛,花柱长2-3cm,比雄蕊长。蒴果倒卵形或球形,长2-3.8cm,直径约2cm,褐灰色,6裂。种子多数,长10-15mm。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我为栽培种。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性状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怕严寒,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生长迅速。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而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在春季剪取未萌芽的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长20-25cm,按行株距30cm×cm,斜插入土中,插穗的深度为2/3,压实后浇水,盖上薄膜,长出叶片和生根后,膛渐去掉薄膜。培育1年,移苗定植,按行株距300cm×300cm开坑,每坑栽1株。此外,引种繁殖多采用种子播各,于春季播种育苗。

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季施1次人粪尿或尿素,夏季施1次过磷酸钙或复合肥,冬季施1次厩肥或草木灰。每次施肥后进行培土。冬季进行修剪。

化学成分叶含紫薇缩醛(lageracetal)即是二丁氧基丁烷(1,1-dibutoxybutane),戊醇(amyla1cohol),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还含并没食子鞣质类成分:紫薇鞣质(lagerstannin)A、B、C和石榴皮葡萄糖酸鞣质(punigluconin);它们的结构依次是2,3:4,6-双-O-(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D-葡萄糖酸[2,3:4,6-bis-O-(S)-hexahydroxy diphenoyl-D-gluconicacig],2,3,5-O-(S,R)-黄没食子三酰基-4,6-O-(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D-葡萄糖酸[2,3,5-O-(S,R)-flavogalloyl-4,6-O-(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nic acid〕,5-0-没食子酰基六羟基-4,6-O-(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D-葡萄糖酸[5-O-galloyl-4, 6-0-(S)-hexahydroxydiphenoyl-ngluconic acid〕,2,5-二-O-没食子酰基4,6-O-(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D-葡萄糖酸[2,5,di-O-galloya-4,6-O-(S)-hexahydroxy diphenoyl-D-gluconic acid]。又含三萜成分: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即是2α-羟基齐墩果酸(2α-hydroxydeanolic acid),可乐苏酸(colosolic acid)即是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nic acid)。还含类脂(Iipoid)和16种氨基酸(aminoacids)。

药理作用经观察多种植物提取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摄取口葡萄糖的作用后发现,大叶紫薇为促进摄取的植物之一。从中分离到可乐苏酸及马斯里酸两种三萜类化合物,前者为葡萄糖转运的促进物,因此具有降血糖活性。

功能主治敛疮;解毒。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猪脂膏

    药材名称猪脂膏拼音Zhū Zhī Gāo别名猪膏、猪脂(《金匮要略》),猪肪膏(《别录》),猪脂肪(《千金·食治》)。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脂肪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

  • 射干

    《中国药典》:射干药材名称射干拼音Shè Gān英文名RHIZOMA BELAMCANDAE别名乌扇、扁竹、绞剪草、剪刀草、山蒲扇、野萱花、蝴蝶花来源本品为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 槭叶止血草

    药材名称槭叶止血草拼音Qì Yè Zhǐ Xuè Cǎo别名变地锦、遍地金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吕宋天胡荽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tyle benguetensis Elm.[H

  • 柽乳

    药材名称柽乳拼音Chēnɡ Rǔ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树脂。功能主治合质汗药,治金疮。摘录《中药大辞典》

  • 乌蛇

    药材名称乌蛇拼音Wū Shé别名剑脊乌梢(《本草衍义》),黑花蛇(《纲目》),乌峰蛇(陈义《动物学》),青蛇(《现代实用中药》),乌风蛇、黄风蛇(《生物学通报》(2):5,1958),青大将

  • 齿缘钻地风

    药材名称齿缘钻地风拼音Chǐ Yuán Zuàn Dì Fēnɡ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齿缘钻地风的根。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落叶灌木,高4米以上。叶对

  • 地膏药

    《中药大辞典》:地膏药药材名称地膏药拼音Dì Gāo Yɑo别名岩白菜、雾水草(《广西药植名录》),兔耳风(《贵州药植目录》)。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贴生鼠曲草的叶或全草。一

  • 螲蟷

    《中药大辞典》:螲蟷药材名称螲蟷拼音Zhì Dānɡ别名土蜘蛛、蛈蝪(《尔雅》),颠蟷虫(《本草拾遗》),蛈母(《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螲蟷科动物螲蟷的全虫。原形态体长椭圆形,长约

  • 心叶荆芥

    《全国中草药汇编》:心叶荆芥药材名称心叶荆芥拼音Xīn Yè Jīnɡ Jiè别名假荆芥、山藿香、假苏、小荆芥、西藏土荆芥来源唇形科心叶荆芥Nepeta cataria L.,以全

  • 人参条

    药材名称人参条拼音Rén Shēn Tiáo出处《本草从新》原作"参条"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功能主治《本草从新》:"生津,止渴,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