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合掌消

合掌消

《中药大辞典》:合掌消

药材名称合掌消

拼音Hé Zhǎnɡ Xiāo

别名土胆草(《中医药实验研究》),合掌草、神仙对坐草(《湖南药物志》),硬皮草、合同硝(《江西草药》)。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萝藦科植物合掌消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50厘米,光滑无毛,茎、叶呈绿白色。叶对生,无柄;倒卵状长圆形,长3~6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稍狭,两侧略下延,呈短耳状而抱茎;背面脉纹明显。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冠辐状,5裂,内面有毛;副冠5,具肉质小片,短于花药;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相连呈筒状;雌蕊由2心皮组成。蓇葖果圆柱状狭披针形,长约6厘米,基部狭而上部渐尖。花期8~9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或荒地。分布江苏、河北、山东、江西、湖南等地。

性味《湖南药物志》:"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湿,消肿解毒。治急性胃肠炎,急性肝炎,风湿痛,偏头痛,便血,痈肿,湿疹。

①《植物名实图考》:"根:消肿,追毒。"

②《湖南药物志》:"全草:祛风,消肿,行气。"

③《江西草药》:"根: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治乳痈,睾丸肿痛,湿疹,偏头痛,急性肝炎,急性胃肠炎,月经不调,腰腹胀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与鸡蛋、瘦猪肉蒸食。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急性肠胃炎:鲜合掌消根五钱至一两。捣烂,加冷开水一碗擂汁服。

②治急性肝炎,睾丸肿痛:合掌消根一两。水煎服。

③治偏头痛:合掌消根五至七钱.水煎汁,以药汁同鸡蛋二个煮熟服。

④治大便下血:合掌消根一两,瘦猪肉四两。水煮服。

⑤治阳性肿毒:合掌消根研极细末,蜂蜜或鸡蛋白调和敷于患处。

⑥治湿疹出粘水:合掌消根研极细末,麻油调和,涂搽患处。(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⑦治风湿关节痛:合掌消根一两,千年拔根三钱,瘦猪肉四两。酒水各半同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⑧治跌打扭伤:合掌消根适量,研末。每服二钱,酒送服,每日二次。(《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合掌消

药材名称合掌消

拼音Hé Zhǎnɡ Xiāo

英文名Root of Amplexicaul Swallowwort

别名土胆草、合掌草、神仙对座草、硬皮草、合同硝、肿三消、牛皮消、扶地龙、水马尾、抱茎白前、野豆蕉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合掌消,江西山坡有之。独茎脆嫩如景天。叶本方末尖,有疏纹,面绿,背青白,附茎攒生,四面对抱,有如合掌,故名。秋时梢头发细枝,开小紫花,五瓣,绿心,子繁如罂粟米粒。根有白汁,气臭。

来源药材基源:为萝藦科。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nanchum amplexicaule( Sieb.et Zucc) Hemsl. Var. castaneum Makino[Vincetocicum am-plexicaule Sieb. Et Zucc. Var. castaneum Kitag.]2.Cynanchum amplexicaule (Sieb. Et Zucc.) Hemsl.[Vincetoxicum amplexicaule Sieb. Et Zuc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1.紫花合掌消,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约50—100cm。全株含白色乳液;除花萼、花冠被有微毛外,余皆无毛。根须状,形似白薇而较疏。叶对生,无柄;叶片薄纸质,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下延近抱茎,上部叶小,长1.5-2.5cm,宽7-10mm,下部叶大,4-6cm,宽2-4cm。多歧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直径约5mm;花冠紫色;副花冠5裂,扁平;花粉块每室1个,下垂。蓇葖单生,剌刀,长约5cm。花期春,夏季之间,果期秋季。2.黄绿花合掌消本种与紫花合常消的区别为;花黄绿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草地、田边、湿草地或沙滩草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2.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等地。

性状(1)紫花合常消 根茎圆柱形,粗短,呈结节状,上面有圆形凹陷的茎痕或残存茎基,下面簇生多数细而长的根。根长约20cm,直径不及1mm,弯曲,表面黄棕色,具细纵纹。质较脆,易折断,断而平坦。气特异,味微苦。(2)黄绿花合掌消 与紫花合掌消类同。

化学成分黄绿花合掌消根中含甾体甙成分。分离到白前甙元(glaucogenin)B和白前甙元-C-单-D-黄花夹竹桃糖甙(glaucogenin-C-mono-D-thevetoside)。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活血消肿。主风湿痹痛;偏头痛;腰痛;月经不调;乳痈;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根:消肿,追毒。

2.《湖南药物志》:全草:祛风,消肿,行气。

3.《江西草药》:根: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治乳痈,睾丸肿痛,湿疹,偏头痛,急性肝炎,急性胃肠炎,月经不调,腰腹胀痛,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骆驼黄

    《中药大辞典》:骆驼黄药材名称骆驼黄拼音Luò Tuo Hu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胆囊结石。性味苦,平,微毒。功能主治治风热惊疾。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分。摘

  • 美丽胡枝子花

    药材名称美丽胡枝子花拼音Měi Lì Hú Zhī Zǐ Huā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美丽胡枝子的花。秋季采收。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肺热咳血,便血。用法用量内

  • 灵芝

    《中国药典》:灵芝药材名称灵芝拼音Línɡ Zhī英文名GANODERMA别名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

  • 桉油

    药材名称桉油英文名OLEUM EUCALYPTI来源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Sieb.

  • 钓樟枝叶

    药材名称钓樟枝叶拼音Diào Zhānɡ Zhī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红果钓樟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o[L.umbelata Bl.]

  • 榔榆皮

    《中药大辞典》:榔榆皮药材名称榔榆皮拼音Lánɡ Yú Pí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榆科植物榔榆的树皮或根皮。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原形态榔榆,又名:樠木(《左传》),

  • 铃铃草

    药材名称铃铃草拼音Línɡ Línɡ Cǎo别名鹅不食、雀儿蛋、鸡肠子草来源石竹科蚤缀属植物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 L.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晒干。性味辛

  • 忽布筋骨草

    《中药大辞典》:忽布筋骨草药材名称忽布筋骨草拼音Hū Bù Jīn Gǔ Cǎo别名白毛夏枯草(《西藏常用中草药》),轮花筋骨草(《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生斗尕尔摸(藏名)。出处《青藏高原

  • 蝮蛇脂

    《中药大辞典》:蝮蛇脂药材名称蝮蛇脂拼音Fù Shé Zhī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功能主治《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肿毒。"摘录《中药大

  • 水蓼

    《中药大辞典》:水蓼药材名称水蓼拼音Shuǐ Liǎo别名蔷、虞蓼(《尔雅》),泽蓼(《尔雅》郭璞注),辣蓼草(《本草求原》),柳蓼、川蓼(《植物学大辞典》),水红花(《昆明药植调查报告》),药蓼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