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半蒴苣苔

半蒴苣苔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蒴苣苔

药材名称半蒴苣苔

别名山白菜、天目降龙草

来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全草晒干,研细末,每次5钱,拌红糖,晚饭前用黄酒送服,每日1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半蒴苣苔

药材名称半蒴苣苔

拼音Bàn Shuò Jù Tái

别名山白菜、天目降龙草石花菜、尿桶草、石花牛蹄草、牛舌头、白观音扇、石塔青、降龙草、石杓麦、乌梗子、岩茄子、岩苋菜牛耳朵菜、蚂拐菜、大蚂拐菜、麻脚杆、岩莴苣、石莴苣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boea henryi Clar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半蒴苣苔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茎具4-8节,不分枝,肉质,散生紫斑,无毛或疏生短毛。叶对生;叶柄长1-7cm,具翅,基部合生成船形;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7cm,具翅,基部合生在船形;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7cm,宽2.2-9.2cm,先端包尖或渐尖,基部下延,全缘或有波状浅钝齿。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具3-10余花;花序梗长1-17cm;总苞球形,直径1-2.5cm,先端具尖头,淡绿色;花萼长约1.4cm,萼片5,长圆状披针形,干时膜质;花冠白色,具紫色斑点,长约4cm,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基部具1毛环,上唇2浅裂,下唇3浅裂;能育雄蕊2,分生,药室先端连着,退化雄蕊3,小;子房近条形,比花柱短。蒴果呈牛角形,稍弯,长1.5-2.5cm,基部宽3-4mm。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2100m的山谷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黄疸;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鲜品绞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刷把草根

    药材名称刷把草根拼音Shuā Bǎ Cǎo Gēn英文名Epeilbium roylea-num Hausskn.别名怀胎草根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滇藏柳叶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

  • 白木耳

    药材名称白木耳拼音Bái Mù ěr别名白耳子(《贵州民间方药集》)。出处《本草再新》来源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4~9月间采收。以5月与8月为盛产期。采时宜在早、晚或阴雨天,用

  • 果上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果上叶药材名称果上叶拼音Guǒ Shànɡ Yè别名密花石豆兰、石串莲、羊奶果来源兰科石豆兰属植物极香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 野烟

    《中药大辞典》:野烟药材名称野烟拼音Yě Yān别名大将军、红雪柳、红野莴笋、红麻菠萝(《云南中草药》),破天菜(《全展选编、内科》),彪蚌法(傣名)。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桔梗科植物野烟的根或叶。

  • 鼠肾

    《中药大辞典》:鼠肾药材名称鼠肾拼音Shǔ Shèn别名鼠印(《岣嵝神书》)。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雄鼠的睾丸。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鼠"条。功能主治

  • 金老梅根

    药材名称金老梅根拼音Jīn Lǎo Méi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金露梅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fruticosa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根,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金

  • 牛角藓

    药材名称牛角藓拼音Niú Jiǎo Xiǎn英文名cattle horns moss别名短叶牛角藓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藓科植物牛角藓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ato

  • 全缘榕

    药材名称全缘榕拼音Quán Yuán Rónɡ别名铁牛入石、奶汁草、土麻黄、水沉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全缘榕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Pandurta Hance var. hol

  • 鱼蓼

    药材名称鱼蓼拼音Yú Liǎo别名蓼草、大马蓼、水辣蓼、、水蓼、旱辣蓼、辣蓼、蛤蟆腿、节蓼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 吉龙草

    药材名称吉龙草拼音Jí Lónɡ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Fragrant Elsholtzia别名暹罗香菜出处始载于《云南经济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吉龙草的茎叶。拉丁植物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