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刺萼悬钩子

刺萼悬钩子

药材名称刺萼悬钩子

拼音Cì è Xuán Gōu Zi

英文名Spinycalyx Raspberry

别名黄琐梅、小红袍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刺萼悬钩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alexeterium Foc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刺萼悬钩子 灌木,高1-2m。老枝红褐色,无毛,常被白色粉霜,有钩状皮刺。叶柄密被长柔毛,疏生钩状细皮刺;托叶线形,有长柔毛;小叶3(-5),顶生小叶菱形,侧生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长3-4(5)cm,宽1.5-3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锐锯齿,上面伏生长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花1-4朵;花梗被长柔毛和细皮刺;花直径1.5-2cm;花萼长达2cm,外面密被针刺和长柔毛;花瓣近圆形,白色,基部有极短爪,短于萼片。果球形,包藏于萼内,直径达1.5(2)cm,黄色,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达3700m的山谷溪旁、荒山坡或松林下开旷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北部和西藏南部。

性味淡、苦;平

归经肝;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痢疾,肠风下血,黄疸,肾炎水肿,筋骨疼痛,扭伤,月经不调,小儿百日咳,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主治月经不调,红白痢疾,肠下血,肾炎,黄疸,小儿百日咳,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活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活麻药材名称青活麻别名活麻、荨麻、火麻、老虎麻来源荨麻科荨麻属植物粗根荨麻Urtica macrorrhiz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6~9月采集,洗净切段,晒干。

  • 橙子

    《中药大辞典》:橙子药材名称橙子拼音Chénɡ Zi别名橙(《上林赋》),黄橙(张籍),金橙(苏轼),金球、鹄壳(《纲目》)。出处《食性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实。10月间果实成熟时采

  • 喜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喜树药材名称喜树拼音Xǐ Shù别名千张树、水桐树、旱莲木来源珙桐科旱莲属植物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根、果及树皮、树枝、叶均入药。

  • 朱砂根叶

    药材名称朱砂根叶拼音Zhū Shā Gēn Yè出处《福建中草药》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朱砂根"条。化学成分叶含酚类,氨基酸、糖类、皂甙。功能

  • 浮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药材名称浮尸草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

  • 苦葛花

    药材名称苦葛花拼音Kǔ Gě Huā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峨眉葛藤的花。夏、秋采收。性味性平,味辛苦。功能主治治痔疮,解酒毒。复方①治痔疮:苦葛花(炕干,研末)二钱,胡椒粉一钱。拌匀,分二次用

  • 革叶茴芹

    药材名称革叶茴芹拼音Gé Yè Huí Qín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革叶茴芹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mpinella coriacea (Franch.) de Boiss. [Car

  • 葶苈

    药材名称葶苈来源十字花科葶苈Draba nemorosa 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四川。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

  • 红果楠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果楠药材名称红果楠拼音Hónɡ Guǒ Nán别名凉药、小楠木、红果黄肉楠来源樟科红果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 (Hemsl.) Gam

  • 毛大丁草根

    《中药大辞典》:毛大丁草根药材名称毛大丁草根拼音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别名白头翁(《滇南本草》),白花白头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兔耳风根(《贵阳民间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