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刺梨

刺梨

《中药大辞典》:刺梨

药材名称刺梨

拼音Cì Lí

别名茨梨(《分类草药性》),文先果(《四川中药志》),团糖二(《四川常用中草药》)。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果实

原形态刺梨,又名:送春归(《宦游笔记》),缫丝花。

落叶灌木,高约1米。多分枝,遍体具短刺,刺成对生于叶之基部。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着生于两刺之间;叶柄长1.5~2.5厘米,具条纹;托叶线形,大部连于叶柄上,边缘具长尖齿及缘毛;小叶通常7~11枚,对生,长倒卵形至椭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先端尖或圆形,基部阔楔形,两面无毛;无柄。花两性,单生于小枝顶端,淡红色有香气;花萼5,基部连合成简状,围包雌蕊,上端膨大而成花盘,表面密被细长刺针;花瓣5,广倒卵形,顶端凹入,雄蕊多数,着生于花盘外围,有毛,长出于萼筒口;雌蕊多数,着生于萼筒基部,柱头头状。果实偏球形,被有密刺,成熟时为黄色,内含多数骨质瘦果,卵圆形,先端具束毛。花期4~7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中山及低山地区的沟旁、路边或灌木林旁。分布江苏、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等地。

性味《宦游笔记》:"味甘而酸涩。"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治食积饱胀。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健胃,消食积饱胀,并滋补强壮。"

②《四川中药志》:"解暑,消食。"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或煎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梨

药材名称刺梨

拼音Cì Lí

英文名Singli Roxbrugh Rose Fruit, Fruit of Single Roxburgh Rose

别名莰梨、文光果、团糖二、油刺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宦游笔记》:刺梨,形如棠梨,多芒刺,不可触。渍其汁,同蜜煎之,可作膏,正不减于楂梨也。花于夏,实于秋。花有单瓣重台之别,名为送春归。密萼繁英,红紫相间,植之园林,可供玩赏。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和单瓣缫丝花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osa roxburghii Tratt.2..Rosa roxburghii Tratt.f.normalis Rehd. Et Wils.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果实,晒干。

原形态1.缫丝花 灌木,高约1-2.5cm;树皮灰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常有成对皮刺。羽状复叶;小叶9-15,连叶柄长5-11cm;叶柄和叶轴疏生小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2cm,宽0.5-1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两面无毛。花两性;花1-3朵生于短枝顶端;萼裂片5,通常宽卵形,两面有绒毛,密生针刺;花直径5-6cm;重瓣至半重瓣,外轮花瓣大,内轮较小,淡红色或粉红色,微芳香;雄蕊多数,着生在杯状萼筒边缘;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果扁球形,直径3-4cm,绿色,外面密生针刺,宿存的萼裂片直立。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本变型花为单瓣,粉红色,直径4-6c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2.生于海拔500-2500m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福建、湖北、广西等地。

性状果实呈扁球形或圆锥形,稀纺锤形,直径2-4cm。表面黄褐色,密被针刺,有的并具褐色斑点;先端常有黄褐色宿存的花萼5瓣,亦被披针刺。纵剖面观:果肉黄白色;种子多数,着生于萼筒基部凸起的花托上,卵圆形,浅黄色,直径约1.5-3mm,骨质。气微香,味酸、涩、微甜。

化学成分1.缫丝花 果肉中含维生素(其中鲜果含量为3541.13mg/100g),干果为8000mg/100g,烟酸5981-12895mg/100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K和维生素E。小果型维生素C含量3086.4mg/l00g,大果型维生素C含量平均为2296.8mg/100g。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委陵菜酸(tomentic acid),野雅春酸(euscaphic acid), 原儿茶酸(procatechuic acid),以硬脂酸及二十一烷酸为主的脂肪酸,刺梨酸(roxburic acid)又叫2β,3a,7β,19a-四羟基-12-乌苏烯-28-羧酸(2β,3a,7β,19a-tetrahydroxyursolu-12-ene-28-car-boxylic acid),未成熟果实含刺梨素(roxbin)A,B,蔷薇素(ro-gosin)F,长便马兜铃素(pedunculagin),木麻黄素(casuaricin),恺木素(alnusiin),旌节花素(stachyurin),新唢呐草素(tellima-randin),2,3-O-(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D-葡萄糖[2,3-O-(S)-hexahydroxydiPhenoyl-D-glucose],(+)、儿茶酚〔(+)catechol]江苏引种的刺梨(1986-1988)花粉含可溶性糖,含量为18.54%,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维生素C含量为145.4mg/100g,维生素(vitamin)E含量为23.3mg。维生素 B1,B2含量为 6.92和 7.09μg/g、含蛋白质为24. 44%,总氮量为2、51%.内含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有缬氨酸(valine),组氨酸(histid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赖氨酸(Iysine)等,又含9种脂肪酸,以亚麻酸(linolen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为主,而油酸(oleic acid)与亚油酸(linoleic acid)含量较高(11.58%、6、25%),含24种矿质元素,有常量元素钙、钾、钠、镁和微量元素铁、锰、钼、钻。含鞣质,胡萝卜素(carotene)1.6×10\-6-3.1×10\-6。果实含维生素E1O.5×10\-6-3.4×10\-6及胡萝卜素1.6×10\-6-333.4×10\-6。

2.单瓣缫丝花 成熟鲜果肉含维生素(vitamin)C及其他多种维生素,如烟酸,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K和维生素E等。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2.4%,烟酸含量为2.8%。此外还含有多量的糖,果胶质,构橼酸和无机盐。

药理作用l.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刺梨95%乙醇提取物(R7)及R7的乙醚提取物(B部分),无论对大鼠或兔的离体回肠的自发活动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证明这一作用与所含维生素C无关。R7和B部分均能明显地对抗乙酰胆碱(Ach)和组胺回缩肠肌的效应,但对氯化钡(Ba Cl2)引起的肠痉挛无拮抗作用。在灌服刺梨汁后,大鼠胃或小肠平滑肌基本电节律几乎无改变,但是能促进胃肠平滑肌峰电活动,尤其以小肠平滑肌为显着。大鼠灌服1:2稀释的刺梨汁可加速胃肠的排推作用。给刺梨汁1h内有增加家兔胆道压力的作用。(2)对消化液分泌的影响 ①胰液分泌 大鼠给刺梨汁后在所观察的4h内,胰液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胰淀粉活性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但胰液中总蛋白含量以实验组为高,说明刺梨汁有促进胰液及胰酶(除胰淀粉酶外)分泌的作用。②胃分泌果汁40g/kg灌胃,可使结扎幽门大鼠胃液量、总酸度、总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活性均升高。而R7和B部分则除使胃蛋白酶活性有所升高外,使上述这些指标均明显降低,B部分对毛果芸香碱及组胺有拮抗作用,可使其对胃液量,总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活性降低,而对五肽胃泌素的拮抗作用则不明显。③胆汁分泌果汁10g/kg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促进大鼠胆汁的分泌, B部分尤为显着,其流量增加率分别达 62.5%和78.9%,这一作用以给药2-3h最为显着。在胆汁分泌量增加的同时,胆汁内固体物的含量也明显增加。

2.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鹌鹑和日本大耳白兔建立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分别每日给予刺梨汁12.8g/kg和果汁40ml,均能使血脂水平显着降低,尤其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更为明显。实验组肝脏大小与对照组相似,颜色略黄,肝重/体重比值趋于正常。实验组动脉内膜仅有散在的点状粥样硬化斑块,病理改变轻微,以上结果说明刺梨果汁能降脂,延缓或阻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3.抗氧化作用 刺梨果汁糖浆,系SOD强化的刺梨浓缩汁,每次40ml,2次/d,连续服用60d可使52例冠心病人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下降,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上升,使SOD/LPO比值增大,提示刺梨果汁可使体内脂质过氧化速率降低,抗氧化能力增强,有利于自由基清除。

4.抗肿瘤作用 0.5ml刺梨汁能有效地阻断20μmol/L脯氨酸和亚硝酸钠在大鼠体内合成N-亚硝基脯氨酸,阻断率为78.7%,此作用优于20μmol维生素C的阻断率。另外,给孕鼠灌服刺梨汁8ml/kg,能阻断孕鼠体内N-亚硝基乙基脲的合成,使对照组仔鼠100%发生神经系统为主的肿瘤下降为14%,由对照组仔鼠平均每鼠4.1个肿瘤下降为1.9个肿瘤。进一步研究表明刺梨汁能阻断正常人体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并且刺梨汁对24名胃癌受试者内源性N-亚硝基脯氨酸的合成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5.保肝作用 给予大鼠50%和100%浓度的刺梨汁每次灌服3.5ml(分别为 8.Og/kg和16g/kg),每日 2次,连续 14d预处理,然后再按640mg/kg 剂量给予四氯化碳。实验表现:经刺梨汁预处理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SD)含量与四氯化碳(CCl4)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肝脏组织学检查表明刺梨汁预处理大鼠肝损害明显轻于四氯化碳对照组。实验结果提示,刺梨汁对CCl4的肝损害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刺梨多糖(PRR7)系刺梨果实原汁中提取的微黄色干粉,小鼠腹腔注射PRR7400mg/kg连续5d,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增加,血清溶菌酶含量,脾细胞中红细胞抗体、补体、玫瑰花结形成细胞(EAC-RFC)及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脾细胞分泌的溶血素水平,血凝素抗体滴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a醋萘酯酶(ANAE)活性均明显升高;而脾细胞中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细胞(E-RFC)无明显变化,足垫迟发型超敏反应受到抑制。豚鼠腹腔注射PRR740mg/kg连续6d,血清总补体活性显着升高,这些结果表明,PRR7对免疫功能,尤其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刺梨3种主要成分R-5(野雅春酸),R-5-1以及一种刺梨多糖(EPS)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每次0.5mg/d,共6d,观察对于正常脾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表明R-5体内试验有作用,R-5-1只有体外试验有作用,而EPS无作用。对于植物凝集素(PHA)及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R-5无论体内、体外给药均有着的作用,而其他成分无作用。对于B细胞的增殖反应,R-5,R-5-1仅体外试验能增强脂多糖(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反应。

7.其他 刺梨汁可明显改善慢性氟中毒的一般状况,增加体重,促进体内氟的排泄,使尿氟含量增加,使血清和骨中氟含量降低,其促进体内氟排泄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其含大量具有络合作用的多酚羧基化合物有关。另外还可显着降低慢性氟中毒引起的尿羟脯氨酸含量升高程度,从而说明刺梨汁可拮抗慢性氟中毒对胶原组织的损害,这与刺梨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有关,刺梨汁可明显拮抗慢性氟中毒引起的体内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GSH)及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使原体内LPO含量,肾损害指标尿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肝损害指标ALT活性和三酰甘油(TG)含量的升高均有显着性降低。表明刺梨汁可明显增强慢性氟中毒机体和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从而拮抗慢性氟中毒对机体和组织的损害,这与刺梨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和维生素E和SOD有关。

8.毒性 刺梨果汁藻胃最大浓度最大容量每日3次,未见小鼠死亡。小鼠静注刺梨果汁的LD50为13.34±0.009g/kg,刺梨总提取物静注的LD50为5.36±0.002g/kg。

性味甘;酸涩

归经脾;肾;胃经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止泻。主食积饱胀;肠炎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生食。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方药集》:健胃,消食积饱胀,并滋补强壮。

2.《四川中药志》:解暑,消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雪上一枝蒿

    《中药大辞典》:雪上一枝蒿药材名称雪上一枝蒿拼音Xuě Shànɡ Yì Zhī Hāo出处《科学的民间药草》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等的块根。夏末秋初挖取块根,去掉苗叶及小根,洗

  • 麻皮

    《中药大辞典》:麻皮药材名称麻皮拼音Má Pí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大麻茎皮部的纤维。性味《本草汇言》:"入手阳明、足太阴经。"功能主治去瘀,利水。治跌扑损

  • 纤冠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纤冠藤药材名称纤冠藤别名大防己、入的龙、羊乳藤、细羊角、睡地金牛来源萝藦科纤冠藤Gongronema nepalense (Wall.) Decn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广

  • 蟾蜍

    《中药大辞典》:蟾蜍药材名称蟾蜍拼音Chán Chú别名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

  • 粘毛黄花菍

    药材名称粘毛黄花菍别名磨盘公来源锦葵科粘毛黄花菍Sida mysorensis Wight et Ar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甘、微辛,平。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支气管炎:鲜全草1两

  • 石韦毛

    药材名称石韦毛拼音Shí Wéi Máo出处《医林纂要》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及多种同属植物叶上的毛茸。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韦"条。功能主治《医林纂要

  • 扒地蜈蚣

    药材名称扒地蜈蚣别名扛棺回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叶入药。随时可采,晒干,一般鲜用。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

  • 当归藤

    《中药大辞典》:当归藤药材名称当归藤拼音Dānɡ Guī Ténɡ别名大力王、筛其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虎尾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紫金牛

  • 刺葡萄根

    药材名称刺葡萄根拼音Cì Pú Tɑo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davidii(Roman.)Foex.[Spinovitisdavidii Rom

  • 大青草

    《中药大辞典》:大青草药材名称大青草拼音Dà Qīnɡ Cǎo别名青泽兰、化痰清(《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苏州本产药材》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的全草。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