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候风藤

候风藤

药材名称候风藤

拼音Hòu Fēnɡ Ténɡ

出处候风藤始见于《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候风藤,南康(在今江西省南部地区南康县境内)山田膛上多有之。长茎丛生,高三四尺,不作藤蔓。叶如木樨叶,面青绿,背黄白,有赭纹。春开白花,下垂如橘柚花,长瓣五出,反卷向上,中突出黄蕊一簇。"以上描述和候凤藤形态图所示特征均与现安息香科植物野茉莉相符。另《植物名实图考》群芳类载有"野茉莉"一条,但依据其文字和附图特征来看,则非本种,而应是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yr

来源药材基源:为安息香科植物野茉莉的叶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yrax japonicus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叶,春、夏季采收;果实,夏、秋季果熟期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4-8m,稀高达10m。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嫩枝被淡黄色星状毛,后变为无毛。叶互生;叶柄长5-10mm,疏被星状短柔毛;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1.5-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上半部具疏齿,上面除叶脉疏被星状毛外,其余无毛而略粗糙,下面仅主脉和侧脉汇合处有白色髯毛;侧脉5-7对。花单生叶腋或2-5朵成总状花序,长5-8cm;花梗纤细,无毛,长2-3cm;小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易落;花萼杯状,有5短齿;花白色,花冠5裂,裂片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两面均被星状毛;雄蕊10,花丝等长,上部分离,下部联合成筒,下部被白色长柔毛。果实近球形至卵形,直径8-10mm,先端具小尖头,外面密被及色星状绒毛。种子褐色,表面具深皱纹。花期4-7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800m的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北自秦岭和黄河以南,东起山东、福建,西至云南东北部和四川东部,南达台湾、广东和广西北部。

性味辛;苦;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瘫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彭子

    《中药大辞典》:石彭子药材名称石彭子拼音Shí Pénɡ Zǐ别名崖石榴(《植物名实图考》),巴梨子、崖荔子(《中国树木分类学》),石彭彭(《江西中药》),小木莲(《浙江天目山药植

  • 臭菘

    药材名称臭菘拼音Chòu Sōnɡ别名黑瞎子白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arpus foetidus(L.)Salisb.[Dracontiumf o

  • 杏花

    《中药大辞典》:杏花药材名称杏花拼音Xìnɡ Huā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杏仁"条。性味①《别录》:"味苦,无毒。&quo

  • 紫啸鸫

    药材名称紫啸鸫拼音Zǐ Xiào Dōnɡ英文名Violet Whistling thrush别名鸣鸡、山呜鸡、乌精、箫声鸫、黑雀儿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鹟科动物紫啸鸫的肉。拉

  • 刺鸭脚木

    药材名称刺鸭脚木别名掌叶木、七加皮、鸭脚罗伞、空壳洞来源五加科刺鸭脚木Brassaiopsis glomerulata (Blume) Regel,以根、树皮、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及西南地区。性

  • 女贞根

    《中药大辞典》:女贞根药材名称女贞根拼音Nǚ Zhēn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根,9~10月采挖。性味《重庆草药》:"苦,平,无毒。"功能主治《重庆草药》:&q

  • 菰米

    《中药大辞典》:菰米药材名称菰米拼音Gū Mǐ别名雁膳(《管子》),菰粱(《楚辞》),安胡(《七发》),蒋实(《楚辞》王逸注),茭米(孙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图经》),雕菰(《纲目

  • 炉甘果

    药材名称炉甘果拼音Lú Gān Guǒ别名罗庚梅、角刺。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叶刺篱木的幼果。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courtia rukam Zoll.et Moritz.采收和储藏:8

  • 蓝桉

    药材名称蓝桉拼音Lán ān别名洋草果、灰杨柳、玉树油树来源桃金娘科桉属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以叶和果实入药。秋季采收,晒干。以鲜用为好。性味微辛、

  • 锦鸡儿

    药材名称锦鸡儿拼音Jǐn Jī ér别名金雀花、大绣花针、土黄芪[江西、江苏、浙江]、粘粘袜、酱瓣子、黄雀梅、阳雀花、黄棘来源豆科锦鸡儿属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B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