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三角叶风毛菊

三角叶风毛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角叶风毛菊

药材名称三角叶风毛菊

别名牛蒡根、翻白叶、毛叶威灵仙、大叶防风

来源菊科三角叶风毛菊Saussurea deltoidea (DC.) C. B. Clarke,以入药。

生境分部台湾、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省。

性味淡,微温。有香气。

功能主治健脾消疳,催乳,祛风湿,通经络。主治产后乳少,白带过多,消化不良,腹胀,小儿疳积,骨折,病后体虚,并治胃寒痛,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3~5钱。外用全草适量,配方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三角叶风毛菊

药材名称三角叶风毛菊

拼音Sān Jiǎo Yè Fēnɡ Máo Jú

别名牛蒡根、毛叶威灵仙、大叶防风翻白叶猪蹄叉、白紫菀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三角叶风毛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deltoidea (DC.) C. B. Clarke [Aplataxis deltoidea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三角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80-150cm。茎枝被蛛丝状绵毛和糠秕状短毛。叶互生;叶片长圆形、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心形,长20-25cm,不裂或提琴状羽裂,侧裂片1-2对,顶部裂片大,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楔形的翼,边缘有粗锯齿,上部叶渐小,全部叶上面有糠秕状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上部叶柄具翅。头状花序单生枝顶,直径1-4cm,总苞宽钟状,长约1.5cm,总苞片外面被蛛丝状绵毛;管状小花,多数,长2-4mm,具4棱,顶端有具齿的小冠,冠毛白色,羽毛状。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缘、山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健脾消疳。主风湿痹痛;白带过多;腹泻;痢疾;小儿疳积;胃寒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糯芋

    《中药大辞典》:糯芋药材名称糯芋拼音Nuò Yù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兰的根。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云南中草药》:"辛苦,热,小毒。"

  • 网脉橐吾

    药材名称网脉橐吾拼音Wǎnɡ Mài Tuó Wú别名山紫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网脉橐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laria dictyoneura (Franch.) Hand.-Maz

  • 珊瑚草花

    药材名称珊瑚草花拼音Shān Hú Cǎo Huā出处本品以竹叶吉祥草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三蔓草类,云:“生云南山中。绿蔓,竹叶垂条,开花如吉祥草,六瓣,红白相间。长根色微红。”上述形态及

  • 犀角

    《全国中草药汇编》:犀角药材名称犀角拼音Xī Jiǎo别名犀牛角来源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 sum

  • 鸨肉

    《中药大辞典》:鸨肉药材名称鸨肉拼音Bǎo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鸨科动物大鸨的肉。原形态大鸨,又名:独豹(郭璞),鸨(《饮膳正要》)。嘴铅灰色,先端近黑。虹膜暗褐色。头、颈及前胸皆深

  • 剑花

    药材名称剑花拼音Jiàn Huā别名量天尺花、霸王花(《岭南采药录》),昙花(《广州植物志》),七星剑花、龙骨花(《广东中药》Ⅱ),霸王鞭(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东中药》来源

  • 崖棕根

    《中药大辞典》:崖棕根药材名称崖棕根拼音Yá Zōnɡ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崖棕的根。原形态崖棕,又名:宽叶薹草。多年生草本。根茎丛生,横走;茎侧生,高达30厘米,扁而平滑

  • 南岭黄檀

    药材名称南岭黄檀拼音Nán Lǐnɡ Huánɡ Tán英文名Balansa Rosewood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南岭黄檀的木材。拉

  • 刺竹笋

    《中药大辞典》:刺竹笋药材名称刺竹笋拼音Cì Zhú Sǔn别名芳竹笋(《岭南采药录》)出处《纲目》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原形态箣竹(赞宁《笋谱》),又名:竻竹、答黎竹、樆竹、

  • 石岩鸡

    药材名称石岩鸡拼音Shí Yán Jī别名骨碎补、山知母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中国骨碎补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vallia sinensis(Christ)Ching[D.sol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