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鼠尾草

鼠尾草

药材名称鼠尾草

拼音Shǔ Wěi Cǎo

别名坑苏、紫花丹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鼠尾草,一年生草本,高40-60cm。茎直立,四棱形。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柄长7-9cm;叶片长6-10cm,宽5-9cm。茎上部为一回羽状复叶;此短柄;顶生小叶披针形或菱形,长可达10cm,宽3.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长楔形,边缘具钝锯齿,侧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近无柄。轮伞花序,每轮2-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花梗短,被柔毛;花萼筒形,二唇形;花冠淡红、淡紫、淡蓝至淡白色,冠筒筒状,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边缘有圆齿;发育雄蕊2,外个,花丝短;花柱外伸,先端呈不相等2裂。小坚果椭圆形,褐色,光滑。花期6-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间坡地、路旁、草丛、水边及林荫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乙基-β-D-吡喃半乳糖甙(ethylβ-D-galactopyranoside)。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主黄疸;赤白下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疮疡疖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菥蓂

    《全国中草药汇编》:菥蓂药材名称菥蓂拼音Xī Mínɡ别名败酱草、遏蓝菜来源十字花科菥蓂属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以全草及种子入药。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夏秋采果枝,晒干

  • 鸡爪簕

    药材名称鸡爪簕拼音Jī Zhuǎ Lè别名塘角鱼竻、痧麻木、九耳木、凉粉木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鸡爪簕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ndia sinensis (Lour.) Schult.采收

  • 番荔枝叶

    药材名称番荔枝叶拼音Fān Lì Zhī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番荔枝科植物番荔枝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nona reticulata L.采收和储藏:春、夏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落叶小乔木,

  • 木瓜枝

    《中药大辞典》:木瓜枝药材名称木瓜枝拼音Mù Guā Zhī出处《别录》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枝叶。性味《纲目》:"酸涩,温,无毒。"功能主治《别录》:"主

  • 鸡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根药材名称鸡根别名黄花远志、鸡肚子果、荷包山桂花、小荷包、桂花岩陀、白糯消、金不换[云南]来源为远志科远志属植物鸡根远志Polygala arillata Buch.-Ham.以

  • 牙新渊

    药材名称牙新渊拼音Yá Xīn Yuān别名粘毛火索麻。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粘毛山芝麻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teres viscida B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杨树花

    药材名称杨树花拼音Yánɡ Shù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毛白杨、加拿大杨或同属数种植物的雄花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opulus tomentosa Carr.2.Populus c

  • 蓖麻叶

    《中药大辞典》:蓖麻叶药材名称蓖麻叶拼音Bì Má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叶。性状干燥叶片大多破碎皱缩,完整者呈掌状深裂,径20~40厘米,裂片卵状披针

  • 鸳鸯

    《全国中草药汇编》:鸳鸯药材名称鸳鸯拼音Yuān Yānɡ来源雁行目鸭科鸳鸯Aix galericulata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东北和东部地区。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瘘疮,疥癣,血痔。用

  • 黄草花

    药材名称黄草花拼音Huánɡ Cǎo Huā出处《月王药诊》已有记载。《四部医典》载:"生长在灌本林中,叶厚,花黄白色。"可见本品在唐代西藏已入药。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灰绿黄茧的全草。拉丁植物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