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黍米寸金丹

黍米寸金丹

外科正宗》卷一方。又名返魂丹再生丸追命丹延寿丹、来苏丸、知命丸得道丸麝香五分,乳香、没药雄黄狗宝轻粉、乌金石(即石炭)各一钱,蟾酥二钱,粉霜黄蜡各三钱,硇砂二钱,鲤鱼胆(阴干)三个,干狗胆一个,白丁香四十九个,炙蜈蚣(全者)七条,乳汁一合。为末,黄蜡、乳汁二味熬成膏,同诸药末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丸,病重者五丸,冷病用葱汤、热病用白开水送下,盖被出汗为度。治暴中急症,忽然卒倒,及发背脑疽、遍身壅肿、附骨疽等初起憎恶壮热四肢倦怠沉重者。本方早见于《御药院方》卷十,名寸金丸。

猜你喜欢

  • 肩头掮法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肩关节脱臼的整复。令患者立于低处,医者双手紧握患肢手腕上部,将肩头置于患侧腋下,用力徐徐背起,并向前弯腰,利用肩头的力量使肱骨头复原,如有滑动感,即已复位。

  • 鼻翼

    鼻尖两旁之圆形隆起部。见鼻条。

  • 肠癫

    病名。①指因寒湿侵犯下焦而致的小腹、睾丸牵引作疼,肿、痒、坠、胀的病证。治宜散寒止痛,服木香金铃丸。②指直肠脱出。《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五:“……故冷气冲下广肠脱出名曰肠。”

  • 上取

    即从上施治。①有上病上取或下病上取,或指吐法。《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②针刺上部穴位治疗上部疾病。如气积胸中,针人迎、天突、廉泉等穴位。《灵枢·卫气失常》:“其气积于胸

  • 冬应中权

    冬季应时的脉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冬季严寒,阳气固密,脉象相应沉伏,像秤锤一样下垂。

  • 尩(wàng)羸

    尩,骨骼弯曲变形;羸,瘦弱。指病人身体瘦弱,骨骼关节变形的病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尩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 金元四大家

    指金元时期(1115~1368年)的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等四个著名的医学家。在学术上,他们各有特点,代表了四个不同的学派: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

  • 摩挲石散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方。摩挲石少许,曾青、冰片、胆矾各一分。为细末,点眼。治因外伤而致的血灌瞳人外障。

  • 假令

    宋代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由教授假拟某种疾病的证候和表现特点,令被试者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以考核其实际诊治技术能力。相当于现在的病案讨论。

  • 蠹肉

    出《外科理例》卷一。即胬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