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芩芍药汤

黄芩芍药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九: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白芍白术地黄各30克

制法上药锉于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150毫升,煎至)00毫升,去滓温服。

寒则加生姜,同煎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九

《活人书》卷十九: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干地黄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伤寒,口燥咽干,腹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寒则加生姜同煎服。

摘录《活人书》卷十九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条芩3钱,芍药2钱,升麻2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麻痘滞下。肠胃热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医方考》:条芩可以清之,芍药可以寒之,升麻可以举之,甘草可以调之。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伤寒大白》卷二: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白芍药、川连、甘草

功能主治阳明表热而衄;湿热伤于少阳,下利,寒热口苦。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幼科直言》卷五: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柴胡黄芩赤芍陈皮甘草、花粉、桃仁山楂肉、归尾。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传里为热,发热作渴,谵言乱语,血分生热,小便赤黄,兼得微汗,传入少阴者。

用法用量白水煎,兼服牛黄锭子。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种痘新书》卷十一: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黄芩1钱(炒),赤芍1钱,升麻1钱,甘草1钱5分,生地1钱5分,木通1钱5分,枳壳1钱5分,归尾1钱5分,川连8分,人参6分,酒大黄

功能主治麻症,实热滞于大肠,欲泄不泄,里急后重,时时欲出,滞而不下。

用法用量方中酒大黄用量原缺。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一

《麻症集成》卷四:黄芩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芩芍药汤

处方酒芩、酒芍、江壳、木香甘草

功能主治麻后下痢,日久者。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猜你喜欢

  • 阿魏化痞散

    药方名称阿魏化痞散处方川芎当归白术赤茯苓红花阿魏鳖甲尖(酥炙,研)各3克大黄(酒炒)24克 养麦面30克(微炒)制法上药共为末。功能主治痞癖初起,腹中觉有小块,举动牵引作疼,久则渐大成形。用法用量每服

  • 海犀膏

    药方名称海犀膏处方水胶1两,乳香1两。功能主治痈毒诸痛。用法用量5月午日以上药煎水摊纸上阴干,剪贴患处;或入明雄、飞矾各等分,朱砂3分,刷纸剪贴。摘录《理瀹》

  • 理肺发表汤

    药方名称理肺发表汤处方羌活、柴胡、干葛、枳壳、枳梗、桑皮。功能主治寒热喘咳无汗症。用法用量足冷腰痛,加独活;夜间热,加升麻;汗少,加防风。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 茴香丸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茴香丸药方名称茴香丸处方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炒八角30克,吴茱萸30克,荔枝核30克,山楂核30克,橘核90克,枳实24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4.5克。功能主治

  • 调肺散

    药方名称调肺散处方麻黄2钱(不去节),甘草2钱(生用),杏仁(不去皮尖)2钱,灯心10尺长,湖南蚌粉1块(如弹大小)。制法上锉为散,入瓷瓶内。功能主治新旧咳嗽。用法用量用水1大碗,煮至小半碗,候五更初

  • 点眼白矾粉

    药方名称点眼白矾粉处方白矾(色明净者)。制法上研如粉。功能主治目热,息肉淫肤,赤白膜。用法用量每点如黍米大于翳上。即泪出,以新绵拭之,其病逐泪出。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 夺命大青金丹

    药方名称夺命大青金丹处方天竺黄1斤(末),墨2铤(不计大小,亦不得使尽),麝香1钱(研),朱砂1钱(研,水飞),水银半两,锡半两。制法上于铫内先熔锡化,入水银结砂子,乳钵内研开,次入诸药末研匀细,方用

  • 地芝丸

    《东垣试效方》卷五:地芝丸药方名称地芝丸别名万寿地芝丸、地黄丸处方生地黄(焙干)4两,天门冬(去心)4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甘菊花(去枝)2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和颜色

  • 藿香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藿香汤药方名称藿香汤处方藿香人参桂心桔梗木香白术各15克茯苓15克枇杷叶10片(去毛)半夏30克(汤洗,用姜汁制)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治心下虚满,饮食不入,时时呕吐,短气

  • 赤茯苓丸

    方出《外台》卷十八引《近效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四四:赤茯苓丸药方名称赤茯苓丸处方赤茯苓12分,汉防己8两,芍药10分,槟榔仁12分,甘草8分(炙),郁李仁10分,枳实8分(炙),(春着大黄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