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鱼肚疽

猜你喜欢

  • 飧(sūn 孙)泄

    病证名。出《素问·藏气法时论)。一作飧泄。又名飧泻、水谷痢。以泻下完谷不化为特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夕食谓之飧。以食之难化者,尤在于夕,故食不化而泄出,则谓之飧泄。此俗所谓水谷痢也。”脾胃气虚阳

  • 膏滋

    即内服的膏剂。详膏剂条。

  • 马明退

    出《儒门事亲》。为蚕蜕之别名,详该条。

  • 肉疙瘩

    俗病名。为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一种皮肤病。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编)。又名锯痕症、肉蜈蚣、多继发于外伤、烧伤或手术后的瘢痕上,亦可因疮疖后而继发者。好发于胸、背及四肢等处。皮损高突不平,逐渐

  • 张子发

    【介绍】:参见张果条。

  • 伏寒乳蛾

    病名。《喉科杓指》卷二:“凡伏寒之症,其色必紫,治法同伏寒喉痈。”乳蛾之因于寒邪内伏、复感外邪而发者。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荆防败毒散、九味羌活汤等加减。

  • 李翁君

    【介绍】:见李助。

  • 藤梨

    出《开宝重定本草》。为猕猴桃之别名,详该条。

  • 柿饼霜

    见《药材学》。即柿霜,详该条。

  • 水香附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