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称。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咽嗌干燥之谓。常由虚实二因所致。因于虚者,多由肺肾阴虚,咽嗌失养所致。治宜滋养肺肾之阴。可选用左归饮、六味地黄汤、养阴清肺汤等加减。因于实者,多由肺胃火炽,薰灼咽喉
病名。宋·薛轩《坤元是保》:“孕后阴户出水不止者,是名泄阳。”用单方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等量煎汤,再与鲤鱼二斤煮汤,各半碗合服。
疾病反映在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明润含蓄者,表示脏气未衰,病较轻浅。《素问·五藏生成篇》所描述的“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等,均属善色。
书名。严苍山撰于1924年。作者选集临床常用方剂139首(包括附方),按清·汪昂《汤头歌诀》的体例编写,并与《汤头歌诀》合编为《汤头歌诀正续集》。解放后有排印本。
见摘星楼治痘全书条。
经外奇穴名。①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
【介绍】:见张三锡条。
小儿三部五脉法之一。周岁以上小儿,看虎口纹兼一指脉。若五百六十四日变蒸满足,只看一指脉。其法:以食指按于寸口,上下滚动,分取三部。参一指定三关条。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瘙痒性疾患。《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形无匡郭,纵斜无定是也。”多因风、湿、热三邪侵犯肌肤,蕴郁日久所致。皮损边缘不整,无一定形态,纵横排列不定,瘙痒明显。治宜消风清热利湿,内服
【介绍】:晚清医家。字聪甫。浙江钱塘人。撰《霍乱审证举要》一书,采集有关书籍,参考西法,阐述各地方土气候及霍乱脉症,并附所用验方及外治、针灸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