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色黧黑

面色黧黑

黧,黑色。面色黧黑即指面部呈现黑色。多因饮邪久滞胸膈,或少阴气绝血脉不流及肾虚水枯所致。《难经·二十四难》:“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黑如黧,此血先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石膏茯苓芒硝汤主之。”《医学纲目》:“肾外证,面黑。”参见面色苍黑条。

猜你喜欢

  • 楸皮

    见《中药志》。为核桃楸皮之简称,详该条。

  • 杨氏提纲全书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 陈治

    【介绍】:①明代医生。字以求。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精通医术及养生术,能治疗罕见病,并肯帮助贫穷之人。②清代医家。字三农。华亭(今属上海市松江)人。家中五世精于医,他承家学,撰述有《证治大还》(169

  • 丛柏叶

    见《闽东本草》。即侧柏叶,详该条。

  • 结瘕

    古病名。指结病与瘕病之合证。《圣济总录·积聚门》:“结瘕者,积聚之类也。结,伏聚积久不散,谓之结;浮流腹内按抑有形,谓之瘕。结之症,形体瘦瘁,食不作肌肤,遇阴寒冷湿之气,则发而胁块硬,隐隐然痛者是也。

  • 极寒伤经

    严寒的气候能伤害人的经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因寒邪侵入,留滞于经络筋肉关节,使经络踡缩,气血运行受阻之故。

  • 少角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角代表木运,故不及之木运称为少角。

  • 神宝既济丹

    《婴童百问》卷二方。硫黄、火硝、五灵脂、青皮、陈皮、半夏曲各等分。为细末,粟米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饮送下。治小儿急惊,寒热吐泻,痰延壅盛。

  • 小元宝草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小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 耳肿

    证名。见《丹溪心法》。系指耳部肿起疼痛。多由肝胆三焦风热上攻所致。可兼疼痛,或流脓水。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