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面浮

面浮

指面部虚浮微肿。多属虚证。《古今医统·面部门》:“面浮属脾土肺金,……面浮则为虚。因脾伤劳役,饮食失节,水土不调,脾气输散不常,肺气传布失度,故面虚浮,眼下如卧蚕之状,或有气喘,皆其候也,此正气不足,脉必虚弱或浮而无力。”《景岳全书·面病》:“面肿虚实,肿者为实,浮者为虚。……虚浮者,无痛无热而面目浮肿。此或以脾肺阳虚,输化失常,或以肝肾阴虚,水邪泛滥。”脾肺阳虚者,宜补中益气汤,肝肾阴虚,水湿上泛者,宜六味、八味地黄汤。参见面肿条。

猜你喜欢

  • 风弦赤眼

    病名。出《银海精微》。即眼弦赤烂。详该条。

  • 任脉之别

    出《灵枢·经脉》。即任脉络。详该条。

  • 山角骨伤

    病名。即颞骨部损伤。《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凡有跌打损伤……瘀血凝聚疼痛,或昏迷目闭,身软而不能起,声气短少,语言不出,心中忙乱,睡卧喘促,饮食少进。”治疗详见脑骨伤条。

  • 李补之

    【介绍】:见李中梓条。

  • 曲发

    经穴别名。《太平圣惠方》:“曲发二穴,在耳上发际曲禺陷者中,鼓颌有穴。”后《针灸聚英》等作曲鬓,见该条。

  •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辛生地玄参方

    见《温病条辨》卷一。即加减玉女煎,见该条。

  • 阑尾一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①红藤60克,地丁30克,川楝子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功能理气,活血,清热。治瘀滞型阑尾炎(相当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红藤30克,金樱子根30

  • 泉腋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渊腋,见该条。

  • 雅连

    见《本草从新》。为黄连药材之一种,详黄连条。

  • 头眩偏痛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头眩偏痛痧》:“痧气慢者,上升于二阳头面。常觉头眩内热,或半边头痛、心烦不安。宜刮痧,不愈,用清凉之剂治之。”参见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