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青头菌

青头菌

药材名称青头菌

拼音Qīnɡ Tóu Jūn

别名青面子菌、青面子、黤面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绿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Virescens (Schaeff.) Fr.[Agari-cus virescens Schaeff.]

采收和储藏:夏、秋雨后采摘,去掉泥沙,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宽3-10cm,扁半球形,后平展。成熟后中央下凹,浅绿色、灰绿色,表皮往往具深绿色斑块,且多龟裂,盖缘条纹放射状,极明显。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直生。褶间近盖处有横脉相连。菌柄长2-10cm,粗0.5-2cm,白色。孢子透明,6.1-9μm×5.2-7μm。近球形、卵圆形,有小疣,连成微细不完整的网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下。初茬菌,部分人食后有幻觉现象,但无毒。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广东、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扁球形,或平展且中央稍下凹,直径3-10cm,暗绿色或灰绿色,表面具深绿色斑状,龟裂,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菌褶较密,有分叉,白色,褶间具横脉。菌柄圆柱形,长2-9.5m,直径0.5-2cm,白色,中实或松软。

化学成分子实体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磷、钙、铁和硫胺素等。

药理作用青头菌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为70%。

性味甘;微酸;性寒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理气解郁。主肝热目赤;目暗不明;妇女肝郁内热;胸闷不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

注意《滇南本草图说》:“不可多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女菀

    《中药大辞典》:女菀药材名称女菀拼音Nǚ Wǎn别名白菀、织女菀(《吴普本草》),女宛(《本草经集注》)。女肠(《广雅》),羊须草(《雷公炮炙论》),茆(《别录》)。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女菀的全

  • 燕麦灵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麦灵药材名称燕麦灵拼音Yàn Mài Línɡ别名铜脚威灵、倒吊花、接骨一支箭来源菊科云南兔耳风Ainsliaea yunnanensis Fran

  • 鹈鹕脂油

    《中药大辞典》:鹈鹕脂油药材名称鹈鹕脂油拼音Tí Hú Zhī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脂肪所熬之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鹈鹕嘴"条

  • 对叶散花

    药材名称对叶散花拼音Duì Yè Sàn Huā别名猪婆子藤、小鱼辣树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宜昌荚蒾的茎、叶、根。茎、叶,生长旺盛时采收;根,全年可采。晒干。

  • 水晶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晶兰药材名称水晶兰拼音Shuǐ Jīnɡ Lán别名梦兰花、水兰草、银锁匙[浙江]来源鹿蹄草科水晶兰属植物水晶兰Monotropa uniflora L.,以全草入药。

  • 青灰叶下珠

    药材名称青灰叶下珠拼音Qīnɡ Huī Yè Xià Zhū英文名all-grass of Greyblue Leaf-flower出处始载于《浙江药用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青灰叶下珠的

  • 丝绵木

    药材名称丝绵木拼音Sī Mián Mù别名明开夜合、桃叶卫矛、白杜、白桃树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丝绵木Euonymus bungeanus Maxim.,以根、茎皮、枝叶入药。春秋采

  • 柳屑

    《中药大辞典》:柳屑药材名称柳屑拼音Liǔ Xiè别名柳蚛屑(《圣惠方》),柳蛀粪(《圣济总录》)。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垂柳蛀孔中的蛀屑。功能主治《唐本草》:"主风瘙肿痒瘾轸。&

  • 芒萁骨根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根药材名称芒萁骨根拼音Mánɡ Qí Gǔ Gēn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里白科植物芒萁的根茎。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平。"功能主

  • 楸木果

    药材名称楸木果拼音Qiū Mù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talpa bungei C、A、Mey.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去果柄;拣;晒干原形态楸 小乔木,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