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原机启微》。即胬肉攀睛。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四。多因三焦风热相搏而成。本病发于耳后,初起如胡椒颗粒,逐渐肿大,甚则溃烂如蜂房,灼热疼痛,色红,或肿连耳廓。若破溃后脓液内通耳窍,则病难速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发
病名。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乳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验方新编》:“感风热而麻者,俗谓飘麻。”因其疹点细小淡红,形如麻粒,飘于皮肤之上,出没较快,故名。由于风热时邪,首先侵犯肺卫,
养生类著作。清·丁其誉纂辑。为丁氏个人丛书《寿世秘典》中四部之一。全书包括“养生要论”、“保生月录”、“颐真秘韫”、“食治选要”、“饮食禁忌”诸篇。认为“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
【介绍】:见蒋用文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三十六丁。见该条。
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舌吐长不收,名曰阳强。”参见舌纵条。
①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有司天、在泉、左右间气之别,司天之气为三之气,位于正南方,南方在上,故称为天气。②泛指充满于天空中的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
《医醇賸义》卷一方。藿香一钱五分,苍术、厚朴、砂仁、陈皮、半夏各一钱,茯苓二钱,神曲三钱,竹茹八分。为细末,加生姜汁二匙,冲服。治暑季饮食不节,外感不正之气而致的呕吐。
理气法之一。用辛香行气药,以开散痞结的治法。适用于胸、胁、脘、腹等处胀闷。常用药物如藿香梗、佩兰、广木香、厚朴、佛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