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补气止血。详该条。
古代以砭石为针,刺穴治病的方法。后世泛称针刺治疗和砭石出血为针砭。《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
方书名。又名《鲁府秘方》。4卷。明·龚廷贤撰(一作刘应泰编)。刊于1594年。本书系作者在明宗室鲁王府任职时所录之验方汇编而成。并由鲁王府刊行,故以为书名。书中列病名110余种,附以作者收集或试用之治
管,与脘通。任脉的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合称三管。《脉经》:“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生姜茱萸蜀椒汤、白薇圆,针灸三管。”
证名。指阴囊与睾丸上缩之证。出《素问·热仑》。又称卵缩。属阴缩范畴。本证常与舌卷并见于危重病中。多由厥阴经受病所致。《证治要诀》卷二:“厥阴舌卷囊缩。”若因阳明热盛,邪传厥阴者,宜急下存阴,用大承气汤
病证名。指感受风寒、燥热等外邪而致的腋痛。见《症因脉治·腋痛论》。详腋痛条。
出《名医别录》。为代赭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百问歌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