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食积不化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食积腹胀之症,肚腹胀急,按之实痛,或一条扛起,或见垒垒小块,或痛而欲利,利后稍减。”多因饮食不节,食滞肠胃所致。治宜消食化积为主。肚腹胀急,按之实痛者,
病名。又名齿虫。①指牙被虫蛀而痛。《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牙虫是虫食于牙,牙根有孔,虫在其间,亦令牙疼痛。”②指蛀蚀牙齿的虫。《鲍氏验方新编》卷一:“五倍子煎浓汁,含漱数次,其虫立死,其患永除。”
《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历代注家看法不一:①指心包络,马莳注:“自五稚(心俞)之下而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盖心……为大心,而包络……为小心也。”②指命门,吴鹤皋注:“下部
经穴名。代号KI20。出《针灸甲乙经》。《针灸大全》名腹通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5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4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
出清·袁于江《生生宝录》。古人对孕妇提出应注意的事项,即一节“嗜欲”,二节“劳逸”,三慎“起居”,四节“饮食”,五节“见闻”。称为胎前十字真言。
①厥证之一。指中气衰竭,或气机怫郁上逆而厥者。《景岳全书·厥逆》:“气厥之证有二,以气虚气实,皆能厥也。气虚卒倒者,必其形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脉微弱,此气脱证也。宜参、芪、归、术、地黄、枸杞、大补
亦名天癸水至、首经、天癸水等。指女子的第一次来月经。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又译米尼玛·图瓦顿旦,藏医北方学派强巴·南杰札桑之弟子。潜心研究《四部医典》,著有《医药精论》、《四部医典医理解释》、《瘟病疗法》等。其子拉尊·札西白桑及孙强美·索南益西坚赞,
遁的异体字。详遁园医案条。
病在胸膈、胁肋、肺者,宜于临睡前服药(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