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新华本草纲要》。为蘑菇之别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大指甲后一韭叶处。掐之,止吐血。
【介绍】:明医生。字存吾。浦城(今属福建)人。少治经史,因读华佗传,谓:狱吏畏法,不敢受遗书,曷不授吴普、樊阿,仅为五禽戏耶?攻读岐黄,细思《素问》、《灵枢》之旨,久之而悟。诊疗辨析阴阳,且试辄验,尤
见《救荒本草》。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妊娠后头痛时痛时止,常突然触发。多因痰涎风火郁遏经络,气血壅滞所致。《萧山竹林女科秘方》:“妇人胎前头风痛,不可服药,恐伤其胎,宜用雄黄散(细辛、藁本、川芎、麝香、雄黄、川乌)吹入鼻内少许,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著作。2卷。清·李守先撰于1798年。卷上为针灸源流、手法和认症三部分,介绍了针灸的方法及要穴的应用;卷下记述十四经穴及奇穴。
证名。又称背伛偻、大偻。指曲背俯身、脊椎突出。《诸病源候论·背偻候》:“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血气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
【生卒】:1901~1970【介绍】:现代医家。名之济,别号谦斋。上海浦东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治学态度严谨勤奋,有较高的中医学术水平。建国后曾任教于北
喜为心之志。在正常情况下,喜则心气舒畅,血气通利,营卫调和。若暴喜过度,则血气涣散,不能上奉心神,而见神不守舍,精神恍惚,或喜笑不休等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志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