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配穴法

猜你喜欢

  • 眼科七十二症问答病因丸散

    眼科著作。清文永周(豁然子)撰。1卷。书中载述七十二种眼科病证问答内容。每条均详论病因病理,并附方药、服法及炮制法。现存清刻本。

  • 小儿形症

    小儿患病而表现于身形体态方面的征候。《幼科指南心法》:“要识小儿形症,但将相貌推求。黄浮肌瘦痞瘕瘤,唇摄面青痛楚。吐舌唇焦内热,昏昏好睡脾辜。手掀足掣是惊由,疳疾青筋大肚。”“眼角眵生肝热,口边涎出脾

  • 海薯藤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鲎藤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疮夹痧

    病证名。又名痘夹疹。痘疮夹有痧子的证候。《医宗金鉴·幼科》:“痧亦疹类,但形如粟米,尖圆白硬,内含清水为异。此亦热毒所发,往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

  • 挪法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把手掌平压在治疗部位上,然后如握拳状,将此部位的肌肤提住,稍停,再放手前移,提住前方肌肤,如此不断前移。

  • 疮疡辨痒

    见《医宗金鉴》卷六十一。古人认为疮疡痒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凡肿疡初起,皮肤作痒者,为风热相搏;②溃后作痒者,轻由脓沤,甚则由疮口感受风邪;③抓破之后作痒有津水者,是脾湿,津血者是脾燥;④将敛作痒者,气

  • 醴泉

    养生术语。指唾液。《医心方》卷二十七:“唾者凑为醴泉。”

  • 沉脉

    脉象之一。脉位低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 人参截疟饮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人参、白术、茯苓、当归、青皮、厚朴、柴胡、黄芩、知母、酒常山、草果、醋鳖甲各八分,肉桂、甘草各三分,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乌梅一枚,桃仁七粒。水煎露一夜,五更空腹服,渣

  • 锁口疔

    病名。指疔之生于嘴角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锁口疔在嘴角生。”系心脾二经火毒凝聚所致。初起口角生疔如粟米,色紫坚硬,根脚小而深,肿甚麻痒木痛,寒热交作,烦闷作呕,甚者口不能开。详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