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透骨草

透骨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透骨草

药材名称透骨草

拼音Tòu Gǔ Cǎo

来源大戟科地构叶属植物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 (Bunge)Baill.、凤仙花科草本植物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 L.、紫葳科角蒿属植物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Lam.、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的全草和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anch.)Rehd.的全株。夏秋采。

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2~3钱,煎服。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患处。

备注(1)用治风湿痹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可配合五加皮忍冬藤、油松节威灵仙要同用。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或妇女经闭不行,可配合当归桃仁泽兰等药同用。此外本品还可治疗疮疖痈肿、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打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透骨草

药材名称透骨草

拼音Tòu Gǔ Cǎo

出处《灵秘丹药笺》

来源大戟科植物地构叶凤仙花科植物凤仙全草

①地构叶于5~6月间开花结实时采收,晒干。

凤仙于夏、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细枝,晒干。

原形态①地构叶,又名:地构菜。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根茎横走,淡黄褐色。茎直立,丛生,被灰白色卷曲柔毛。叶互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厚纸质,长1.5~7厘米,宽0.5~2厘米,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先端全缘,下面2/3部分具稀大齿牙,两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并具腺体。总状花序顶生,密被短柔毛;花小,单性,同株;雄花位于花序的上端,具长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叶状苞2枚,苞片内通常具1~3朵花;萼片5,稀4枚;花瓣5,稀4枚,呈鳞片状;黄色腺体盆状,与花瓣互生;雄蕊10~15;花序下部的花略大,中间1朵为雌花,两侧为雄花;苞2枚,雌花具较长的花梗;萼片5~6;花瓣6;子房上位,花柱3枚,均2裂。蒴果三棱状,顶端开裂;每室有种子1枚,三角状倒卵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于草地及山坡。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陕西、甘肃等地。

凤仙,详"凤仙"条。

性状珍珠透骨草

为植物地构叶的带有根茎的干燥全草。根茎圆柱状,长约10厘米;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木质状。茎圆柱形或微有棱,长10~20厘米,下端直径1~2毫米;表面淡绿色至灰绿色,被有灰白色柔毛;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多卷曲皱缩,灰绿色,被灰白色柔毛;质脆,易脱落。有时花序上留有圆形小花和果实。气微,味淡。以色绿、枝嫩、带有珍珠状果实者为佳。

主产山东、河南、江苏。此外,甘肃、山西、陕西亦产。

②风仙透骨草

为植物风仙的干燥茎,呈长圆柱状,长30~60厘米,下端直径1~2厘米,多皱缩,具纵棱,表面黄棕色至淡棕色,节部膨大,有叶痕及芽痕,或少有分枝。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中空,或有白色膜质状髓。气微弱,味微酸。

产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新疆等地。

透骨草的药材品种比较复杂,除上述使用较广的两种外,尚有下列几种:

①羊角透骨草

为紫葳科植物角蒿的全草。产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地。参见"角蒿"条。

②铁线透骨草(《医学指南》)

毛茛种植物黄花铁线莲的干燥全草,产河北、北京。参见"黄花铁线莲"条。铁线透骨草商品中尚有用细叶铁线莲的全草者。

③东北地区尚用豆科植物山野豌豆、广布野豌豆,假香野豌豆的全草作透骨草。参见"山野豌豆"条。

④云南、贵州地区则用杜鹃花科植物云南白珠树的枝叶作透骨草。参见"透骨香"条。

透骨草始见于《救荒本草》,据所述图形,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并非本品。《纲目》有名未用中载有透骨草,但形态不详。《本草原始》的透骨草系指大戟科的地构叶。《纲目拾遗》引《灵秘丹药笺》云:"风仙花一名透骨草。"即凤仙花科的凤仙;所引《医学指南》的铁线透骨草,则为毛茛铁线莲属的透骨草,可见古代药用的透骨草已非一种。

化学成分凤仙的发芽嫩枝含吲垛-3-乙腈。茎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槲皮素-3-葡萄糖甙、缔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矢车菊素-5-葡萄糖甙。叶含1,2,4-三羟基萘-4-葡萄糖甙与山柰酚及山柰酚-3-阿拉伯糖甙。

炮制拣净杂质,切段。

性味①《本草原始》:"味甘,无毒。"

②《中药志》:"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疮癣肿毒。

①《纲目》:"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

②《灵秘丹药笺》:"疗热毒。"

③《山东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活血,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中药志》:"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透骨草二两,穿山甲二两,防风二两,当归三两,白蒺藜四两,白芍三两,稀莶四两(去茎用叶,九蒸九晒),海风藤二两,生地四两,广皮一两,甘草一两。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钱,酒下。(《周益生家宝方》)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透骨草三钱,制川乌、制草乌各一钱,伸筋草二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③治肿毒初起: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杨诚经验方》)

④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藓皮、艾叶。煎水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透骨草

药材名称透骨草

拼音Tòu Gǔ Cǎo

英文名Herb of Tuberculate Speranskia, Trberculate Speranskia Herb, Garden Balsam Stem

别名珍珠透骨草、竹格叉、吉盖草、枸皮草。

出处出自《灵秘丹药笺》。透骨草始见于《救荒本草》,据所述图形,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并非本品。《纲目》有名未用中载有透骨草,但形态不详。《本草原始》的透骨草系指大戟科的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Bge.)Baill.。《纲目拾遗》引《灵秘丹药笺》云:凤仙花一名透骨草。即凤仙花科的凤仙Impatiens balsamina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eranskia tuberculata (Bunge)Baill [Croton tuberculata Bunge]

采收和储藏:5-6月间开花结实时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地构叶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茎横走,淡黄褐色;茎直立,丛生,被灰白色卷曲柔毛。叶互生或于基部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厚纸质,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5-7cm,宽0.5-2cm,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部全缘,下部具齿牙,两面被白色柔毛,以沿脉处为密。总状花序顶生;花单性同序;雄花位于花序上部,具长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的叶状苞片2枚,苞片内有花l-3朵;萼片5,稀4,花瓣5,稀4,呈鳞片状,黄色腺体盆状,与花瓣互生,雄蕊10-15,花盘锦体5,黄色;花序下部的花略大,中间1朵为雌花,两侧为雄花;苞片2;雌花具较长的花梗,萼片5-6,花瓣6,子房上位,花柱3枚,均2裂。蒴果三角状扁圆球形,被柔毛和疣状突起,先端开裂;每室有种子1颗,三角状倒卵形,绿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及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四川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多分枝,呈圆柱形或微有棱,通常长10-30cm,直径1-4mm,茎基部有时连有部分根茎;茎表面浅绿色或灰绿色,近基部淡紫色,被灰白色柔毛,具互生叶或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根茎长短不一,表面土棕色或黄棕色,略粗糙;质稍坚硬,断面黄白色。叶多卷曲而皱缩或破碎,呈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细柔毛,下表面近叶脉处较显着。枝稍有时可见总状花序和果序;花型小;蒴果三角状扁圆形。气微,味淡而后微苦。以色绿、枝嫩,带“珍珠”果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或切向略延长,外被角质层,有非腺毛及少数气孔。绿皮层为5-6层细胞,部分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4-24μm;外侧2-3层为厚角组织。中柱鞘为2-4层纤维排列成断续的环带,纤维多角形而扁,壁厚,弱木化,层纹明显。韧皮部较窄。本质部宽阔,导管单独散在或2-5个成群;木纤维多数,常径向整齐排列;木射线细胞1列。髓约占茎直径的2/5,少数细胞内含草酸钙簇晶。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气孔稀少,主为平轴式,次为不定式和不等式,副卫细胞2-4个,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气孔多数,余同上表皮。非腺毛上下表皮均有,通常为单细胞,偶有双细胞者,长230-460μm,直径约18μm,壁厚,表面有显着的疣状凸起。叶肉组织的少数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6-25μm。

化学成分凤仙的发芽嫩枝含吲哚-3-乙腈(Indole-3-ace-tonitrile)。茎含山柰酚-3-葡萄糖甙 (Kaempferol-3-glu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缔纹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叶含1,2,4-三 羟基萘-4-葡萄糖甙(1,2,4-TrihydroxynaphCha-lene-4-glucdoside)与山柰酚及山亲酚-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凤仙全草含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gentisic acid)、阿魏酸(ferukic acid )、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芥子酸(sinap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另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叶含肉桂酸酯类、山柰素-3-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arabinoside)及山柰素。茎含山柰素-3-葡萄糖甙、槲皮素、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矢车菊素(cyanidin)、翠雀花素(delphinidin)。

此外,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醌(lawsone)及指甲花醌甲醚。

鉴别理化鉴别 透骨草粉末0.5g,加甲醇5ml,浸演2h,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2ml于试管中,加2%铁氰化钾-2%三氯化铁试剂(临用时,将两种溶液等量混合)2-3滴,均显蓝色。(检查酚类)

炮制拣净杂质,切段。

性味辛;性温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目痛。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风气疼痛,不拘远年近日:透骨草二两,穿山甲二两,防风二两,当归三两,白蒺藜四两,白芍三两,豨莶四两(去茎用叶,九蒸九晒),海风藤二两,生地四两,广皮一两,甘草一两。以上为末,用猪板油一斤,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五钱,酒下。(《周益生家宝方》)②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透骨草三钱,制川乌、制草乌各一钱,伸筋草二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③治肿毒初起:透骨草、漏芦防风地榆等分。煎汤绵蘸,乘热不住荡之。(《杨诚经验方》)④治阴囊湿疹,疮疡肿毒:透骨草、蛇床子、白藓皮、艾叶。煎水外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1.《纲目》: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

2.《灵秘丹药笺》:疗热毒。

3.《山东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活血,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双剪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剪菜药材名称双剪菜拼音Shuānɡ Jiǎn Cài别名蕤参来源萝藦科双剪菜Ceropegia dolichophylla Schltr. var. brachylob

  • 地杨梅

    《中药大辞典》:地杨梅药材名称地杨梅拼音Dì Yánɡ Méi出处《本草抬遗》来源为灯芯草科植物地杨梅的全草或果实。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小块根。叶丛生;细长而尖,边缘

  • 苞蔷薇根

    《中药大辞典》:苞蔷薇根药材名称苞蔷薇根拼音Bāo Qiánɡ Wēi Gēn别名猴局根、金柿根(《闽东本草》)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硕苞蔷薇的根。原形态硕苞蔷薇,又名:苞蔷薇

  • 川桂皮

    药材名称川桂皮拼音Chuān Guì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银叶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mairei Lévl.[C.argenteum Gamble]

  • 焮麻

    药材名称焮麻拼音Xìn Má别名钱麻、红活麻、蝎麻、大荨麻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滇藏荨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rtica mairei Levl.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 荚蒾根

    药材名称荚蒾根拼音Jiá Mí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dilatatum Thu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荚蒾落

  • 黄龙须

    药材名称黄龙须拼音Huánɡ Lónɡ Xū别名红龙须(《分类草药性》)。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气根。性味《重庆草药》:"味苦湿,性热,无毒。"

  • 朱砂七

    药材名称朱砂七拼音Zhū Shā Qī别名黄药子、荞馒头、朱砂莲[西北]、红药子[北京]、雄黄连[湖北、湖南]、猴血七、血三七[陕西]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

  • 合掌消

    《中药大辞典》:合掌消药材名称合掌消拼音Hé Zhǎnɡ Xiāo别名土胆草(《中医药实验研究》),合掌草、神仙对坐草(《湖南药物志》),硬皮草、合同硝(《江西草药》)。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 滇丁香

    药材名称滇丁香拼音Diān Dīnɡ Xiānɡ别名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黄树、丁香花、露球花、满山香、白花木出处《植物名实图考》第二十九卷群芳类载有滇丁香,曰:"丁香生云南圃中。大本如藤,叶如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