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寒论心法
见伤寒论注条。
见伤寒论注条。
出《芷园臆草》。即柳枝,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苘实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手背腕横纹之中点,与大陵穴相对处。主治心胸痛。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杂病源流犀烛》卷廿二:“俗云眼大头为内眦。”详内眦条。
古病名。见《时后备急方》卷七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是古代对产后疾病的诊断经验。《张氏医通》卷十一:“凡诊新产妇,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及乎饮食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必先审此三者,以脉参证,
书名。12卷。明·陈文治撰。刊于1587年。卷1种子;卷2~3保胎及保产;卷4产后;卷5~10论儿科杂病;卷10~12痘疹。全书共200余篇,对于产科及儿科疾病论述较详。
出《杂病源流》卷二十四:“以喉花即为蒂中。”即悬雍垂。详该条。
体表部位,指尾骶部。亦作尻骨的简称。《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参见尾骶骨条。
病因分类之一。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参三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