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诃黎勒

猜你喜欢

  • 鬓骨

    骨名。又名扶桑骨。位于眼眶(眉棱骨)的后方,颧骨弓上方部位。

  • 缩脚流注

    流注病的一种。又称髂窝流注。常发于髂窝部肌肉深处。初起患侧拘挛不适,渐而伸屈受限,强伸则剧痛,于髂窝部可触到肿块,成脓后有波动感,皮色不变,全身可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微汗,少食倦怠,由于患者多屈曲患肢

  • 通声煎

    《类证治裁》卷二方。杏仁、五味子、木通、菖蒲、人参、桂心、款冬花、细辛、竹茹、酥、姜汁、白蜜、大枣肉。水煎服。治咳嗽气促,满闷失音。

  • 拔伸牵引法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主要是用手或器械在患者一定部位进行拔拉牵引,以利于骨折和脱臼的整复。有克服肌肉拉力,矫正骨折重迭移位,恢复肢体长度的作用,为正骨的基本手法之一。

  • 泥菖蒲

    见《本草纲目》。为水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心病

    病名。指心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心为火脏,主血脉,又主神明,开窍于舌。心病多由病邪内侵,或痰迷心窍、水饮凌心,或气滞血疹,或心气心血不足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

  • 产后大便下血

    病证名。因产后失血伤阴,阴虚生热,热伤肠络所致。治宜养血清热。方用四物汤加味(四物汤加阿胶、地榆、血余、乌贼骨)。

  • 古今医统

    见古今医统大全条。

  • 脾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太阴络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漏谷。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