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中脘疽。见该条。
病证名。指失血后的发热。多因阴血亏耗,虚阳偏亢或阳气郁于血分不得发越所致。《证治汇补·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所以有生血
眼的部位。《银海精微》卷一:“肺属金曰气轮,在眼为白仁。”即白睛,详该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管仲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气海,见该条。
反治法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用止塞的方法治疗塞证。闭塞不通之证,一般应采用通利的治法。但对某些现象是塞,而本质是虚的病证,则不但不能通,反而要用补法,故称反治法。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小叶枇杷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胃脘部悬空感,与嘈杂相近似。《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参见嘈杂条。
证名。指腋下胁上部疼痛。《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与温药服之。”参胜胁肋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