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损

虚损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脏腑虚亏而成。虚损病可概括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多见肺脾虚损。证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作气短自汗心烦。宜用补中益气汤。血虚多见心肝虚损。证见吐血便血,或妇女崩漏,头晕眼花,或成干血痨。宜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虚在心者,并用归脾汤;虚在肝者,并用二至丸;内有瘀血者,用大黄虫丸。阳虚多见脾肾虚损。证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痠软,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阳痿滑精小便数而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补。虚在脾者,可用附子理中汤;虚在肾者,可用附桂八味丸右归丸等方。阴虚多见肺肾虚损。肺阴虚者,证见干咳咯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可用沙参麦冬汤肾阴虚者,证见腰膝痠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数。治宜滋补真阴,兼予降火,可用大补元煎六味丸大补阴丸等方。参见虚劳条。

猜你喜欢

  • 泻肺

    ①又称泻白。清泻肺内蕴热的方法。肺中伏热表现咳嗽气喘,身热不退,皮肤蒸热,傍晚尤甚,舌红苔黄,脉象细数,用泻白散加味。②痰阻胸膈,喘不得卧,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 神奇外治法

    小儿病的外治方法。出《幼幼集成》。包括疏表法、清里法、解烦法、开闭法、引痰法、暖痰法、纳气法、通脉法和定痛法。分详各条。

  • 纹沉

    即指纹深沉。主病邪在里。

  • 触伤真气证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乃被物撞打,而目珠痛,痛后视复如故,但过后渐觉昏冥也。盖打动珠中真气,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上运,损及瞳神,而为内障之急。若初觉昏暗,速治之,以免内障结成之患;若疾已成,瞳

  • 阎纯玺

    【介绍】:清代医家。字诚斋。上谷(今河北宣化)人。专研妇产科,采集方书,于1730年撰《胎产心法》3卷,后经沈棪增订为5卷。

  • 开喉剑

    见《天宝本草》。为八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 脬痹

    病名。见《东医宝鉴》卷四。详胞痹条。

  • 绿银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七方。铜绿、密陀僧各三钱,白芨(烧存性)九钱。为细末,每用半钱,津唾调涂腋下,三至五日一次。治狐臭。

  • 金创瘈疭方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0卷。已佚。

  • 宋元明清名医类案

    医案著作徐衡之、姚若琴合编。刊于1933年。本书选辑宋至清代46位医家医案,以人为纲,以证为目。案后多附前人评注,阐发医理,评其利弊,使读者易于掌握治案用意。但所附医家传略及某些治案,或有荒诞迷信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