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菊睛丸

菊睛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菊睛丸

药方名称菊睛丸

处方枸杞子90克 巴戟(去心)30克甘菊花(拣)120克 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肝肾,明眼目。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瞻视不明,茫茫漠漠,常见黑花,多有冷泪。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续本事》卷四:菊睛丸

药方名称菊睛丸

处方甘菊花、川芎1两,甘草1两,天门冬4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般眼患。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熟水送下,日3次。

摘录《续本事》卷四

《局方》卷七:菊睛丸

药方名称菊睛丸

处方枸杞子3两,巴戟(去心)1两,甘菊花(拣)4两,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不足,强目力。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瞻视不明,茫茫漠漠,常见黑花,多有冷泪。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局方》卷七

猜你喜欢

  • 黄连阿胶丸

    《卫生宝鉴》卷十六:黄连阿胶丸药方名称黄连阿胶丸处方阿胶(碎炒)30克黄连90克茯苓60克制法上药各为细末,以水调阿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热调血,燥湿止痢。治热痢,诸痔。用法用量每服30丸,

  • 白蔹薄

    《鬼遗》卷四:白蔹薄药方名称白蔹薄处方白蔹、大黄、黄芩各等分。制法上药治下筛。功能主治痈疽。用法用量和鸡子白涂布上,薄痈上,干燥辄易之。亦可以3指撮药末,置3升水中煮3沸,绵注汁,拭肿上数十过,以寒水

  • 珍宝饮

    药方名称珍宝饮处方当归白芍人参白茯苓生地各3克蒲黄6克(炒黑)香附川芎白术甘草黄连各2.4克功能主治治月经一月两至或数日一至者。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温服。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 大风丸

    《医学入门》卷八:大风丸药方名称大风丸处方大风子肉半斤,荆芥1两半,当归1两半,苦参1两半,羌活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蝉蜕1两,全蝎1两。制法上为末,用大风子壳煮汁,和晚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大紫苏饮

    药方名称大紫苏饮处方大腹子3分,诃子(炮、去核)3分,桑白皮3分,厚朴(去粗皮,姜制,炒)3分,人参(去芦)3分,陈皮(去白)1两,紫苏叶1两,草果(炮)半两,五味子(去枝)半两,茯苓(白者,去皮)半

  • 黄紫丹

    药方名称黄紫丹处方白术15克茯苓9克当归15克羌活3克紫苏3克甘草3克细辛1.5克黄芩3克麦冬15克人参3克 贝母3克功能主治治脾肾两虚,风邪外客,头痛发热,身疼腰重,骨节酸痛,恶风无汗者。用法用量水

  • 参麦阿胶汤

    药方名称参麦阿胶汤处方北沙参4钱,麦冬3钱,阿胶1钱半,耆皮1钱,北五味20粒,糯米30粒。功能主治补肺。主夹血伤寒,呕血吐血,去血过多,阴液必虚,阳无所附者。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蚕沙膏

    药方名称蚕沙膏处方原蚕沙2升(炒,研),麦麸3升。制法上和匀,米醋4升煮调,瓷器盛。功能主治伤折,恶血不散。用法用量量损处多少涂敷,以绢帛裹之,日2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 半夏煮散

    药方名称半夏煮散别名半夏汤处方半夏16分(汤洗10度),木通16分,前胡6分(去头),旋覆花5分(去萼称),陈皮6分(浸,去白),槟榔6分(生杵,煎汤药成膏后斟酌入),官桂5分(去粗皮),枳壳5分(麸

  • 加味桂枝代粥汤

    药方名称加味桂枝代粥汤处方桂枝尖3钱,生杭芍3钱,甘草钱半,生姜3钱,大枣3枚(掰开),生黄耆3钱,知母3钱,防风2钱。功能主治伤寒有汗。用法用量煎汤1茶钟,温服。覆被1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