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苦檀子

苦檀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檀子

药材名称苦檀子

拼音Kǔ Tán Zǐ

别名苦蚕子、冲天子

来源豆科鸡血藤属植物厚果鸡血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以根、叶种子入药。根全年采,叶、种子夏秋采,晒干。

性味苦、辛,凉。有大毒。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根皮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因本品毒性较大,常作外用,口服宜慎。中毒症状:呕吐,腹痛,眩晕,粘膜干燥,呼吸迫促,神志不清,对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解救方法:早期可考虑洗胃,给润滑保护剂,补充液体等对症治疗。但云南思茅曾用本品根2~3钱捣烂取汁水冲服,治疗急性胃肠炎,效果满意,有条件在严格观察下方可试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苦檀子

药材名称苦檀子

拼音Kǔ Tán Zǐ

别名大风子(《草木便方》),冲天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苦蚕子、猪腰子(《贵州民间药物》),日头鸡(《四川中药志》)。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厚果鸡血种子果实。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将种子晒干。

原形态厚果鸡血藤,又名:少果鸡血藤、毒鱼藤、大藤蔃。

多年生攀援灌木,粗大。枝干圆柱形,表皮黑绿色,嫩枝具疏茸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50厘米;小叶13~17,矩圆状披针形,长约8~14厘米,宽约3~4厘米,先端钝,全缘,基部略钝,下面被锈黄色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15~30厘米;花2~5朵簇生于序轴的节上;苞片卵圆形,少毛;萼钟形,5齿裂,裂片三角形,浅绿色,有短茸毛;花冠蝶形,花瓣5,紫红色;雄蕊10;雌蕊1,子房上位,线形,花柱弯曲,柱头圆形。荚果厚,木质,卵球形或矩圆形,黄灰绿色,并有斑点,种子1~5枚,红棕色至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溪边、疏林下及灌木丛中。分布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主产四川、云南、贵州。此外,广西、广东亦产。

性状干燥种子,扁圆而略呈肾形;着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一面圆形,另一面平截;居于荚果中间的种子,两面均平截;长约4厘米,厚约3厘米。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脐点位于中腰陷凹处。子叶2片,肥厚,角质样,易纵裂;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气微,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以皮红褐色、个大、无虫蛀者为好。

化学成分种子含鱼藤酮和拟鱼藤酮。根含鱼藤酮1.2%,树脂4%。

性味苦辛,热,有毒。

①《草木便方》:"苦辛,有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热,味苦辛,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攻毒,止痛。治疥疮、癣、癞,痧气腹痛,小儿疳积。

①《草木便方》:"杀虫,攻毒。涂久匿,洗搽疥、癣、疳、癞。"

②《贵州民间药物》:"解郁,除风邪,止痛。"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内服:研末或煅存性研末,3~5分;或磨汁服。

注意有毒,内服宜慎。

复方①治虫疮疥癣:苦檀子、花椒苦参藜芦黄连、独脚莲。共研末,调香油搽。(《四川中药志》)

②治痧气痛:苦檀子果研末,每次三至五分,开水冲服。(《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小儿疳积:苦檀子果(煅存性)五分。蒸鸡肝吃或磨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檀子

药材名称苦檀子

拼音Kǔ Tán Zǐ

英文名Thickfruit Millettia, Seed or fruit of Thickfruit Millettia

别名大风子、冲天子、苦蚕子、猪腰子、日头鸡。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厚果鸡血藤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

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将种子晒干。

原形态厚果崖豆藤 多年生攀援灌木,茎粗大。枝干圆柱形,幼枝时有疏绒毛。叶互生,具长柄,奇数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13-17,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4-16cm,宽3-4cm,先端钝,基部略圆形,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被锈黄色绢毛。圆锥花序腋生,长15-30cm,总花梗较叶柄长;花2-5朵簇生于序轴的节上;苞片卵圆形,少毛;萼钟形,5齿裂,裂片三角形,浅绿色,有短茸毛;花冠蝶形,花5瓣,紫红色,雄蕊10,单体,上部分离;雌蕊1,线形,花柱弯曲,柱头圆形。荚果厚,木质,卵球形或矩圆形,长至23cm,黄灰绿色,并有斑点,膨胀。种子1-5颗,肾形,长4cm,红棕色至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溪边、疏林下及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而略呈肾形,着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一面圆形,另一面平截;居于荚果中间的种子,两面均平截;长约4cm,厚约3cm。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脐点位于中腰陷凹处。子叶2片,肥厚,角质样,易纵裂;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

气微,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以皮红褐色、个大、无虫蛀者为好。

化学成分种子含鱼藤酮(rotenone)和类鱼藤酮(rotenoids)。

性味苦;辛;性热;大毒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攻毒止痛;消积杀虫。主疥癣疮癞;痧气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研末或煅存性研末,0.9-1.5g;或磨汁。

注意有毒,内服宜慎。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杀虫,攻毒。涂久NI,洗搽疥、癣、疳、癞。

2.《贵州民间药物》:解郁,除风邪,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鸡子白

    《中药大辞典》:鸡子白药材名称鸡子白拼音Jī Zǐ Bái别名鸡卵白(《别录》),鸡子清(《食疗本草》)。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白。化学成分鸡子白至少有3层,外层及内层都比

  • 石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米药材名称石米别名小石枣子、小羊耳蒜来源兰科羊耳蒜属植物石米Liparis fargesii Finet,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用于肺

  • 苦荞头

    《中药大辞典》:苦荞头药材名称苦荞头拼音Kǔ Qiáo Tóu别名荞叶七(《陕西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蓼科植物苦养麦的根及根茎。8~10月采收。原形态苦荞麦(《纲目

  • 鹰嘴爪

    《中药大辞典》:鹰嘴爪药材名称鹰嘴爪拼音Yīnɡ Zuǐ Zhǎo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鹰科动物苍鹰的嘴和脚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鹰骨"条。功能主治主五痔,烧为末服之。摘录《中药大

  • 一把伞

    药材名称一把伞拼音Yì Bǎ Sǎn别名岩谷伞、茴心草、茴新草、小青药、阿收鸡、太阳针、回心草出处本品以一把伞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一把伞生大理府石上,似峨眉万年松而叶圆。”考其附图,其原

  • 红螺塔

    药材名称红螺塔拼音Hónɡ Luó Tǎ来源药材基源:为涡螺科动物瓜螺的卵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ium melo(Solander)采收和储藏:4月、5月间,用拖网采集。采得后将卵块逐个剥开

  • 岩檀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檀香药材名称岩檀香拼音Yán Tán Xiānɡ别名山檀香、土地瓜、山梨儿来源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苍山越橘Vaccinium delavayi Franch.

  • 灵砂

    药材名称灵砂拼音Línɡ Shā别名二气砂、神砂、平口砂、马牙砂、人造朱砂出处灵砂,宋代唐慎微首先将其着录于《证类本草》,据所载炼制方法:“用水银一两,硫黄六铢,细研,先炒作青砂头,后入水火既济炉,抽

  • 白豆蔻

    《中药大辞典》:白豆蔻药材名称白豆蔻拼音Bái Dòu Kòu别名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

  • 仙人掌

    《全国中草药汇编》:仙人掌药材名称仙人掌拼音Xiān Rén Zhǎnɡ别名仙巴掌、霸王树、火焰、火掌、玉芙蓉来源为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Ker-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