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士方
见苏沈良方条。
见苏沈良方条。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人初生洗目不净,令秽汁浸渍于眦,使睑赤烂至大不瘥,故云胎赤。”属胎风赤烂,详该条。
【生卒】:1874~1961【介绍】:土家族眼科医家。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益乡人。擅长眼科。积行医60余年之经验,撰成眼科方剂专著《草庐拙》4卷(1959年),载方170多首,处方用药均有独到之处。
指经久不愈的咳嗽。出《素问·咳论》。又称久咳嗽、久嗽。多因外邪留恋,脏腑内伤,气虚血亏,七情郁结等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久咳嗽者,由肺虚极故也。肺气既虚,为风寒所搏,连滞岁月而嗽也。此皆阴阳
见《云南中草药》。为透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末医生。字思兰。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撰有《医案》一卷(1644年)。
【生卒】:27~约97【介绍】: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所撰《论衡》多借医学道理以喻社会问题。对养生保健有所研究,撰《养性》16篇,已佚。其内容尚可从《医说》等书之引用而知其一斑。
病名。①《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诸漏皆有脓汁,此漏独以脓为名者,是诸疮久不瘥成漏,而重为热毒气停积生脓常不绝,故谓之脓漏也。”②《外科启玄》卷十二:“脓漏其根在胆,因不遂志而得之。”属瘰疬之类,指淋
见青灵条。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栀子、柴胡、黄芩、连翘、防风、荆芥、赤芍药、甘草、当归尾、灯心、金银花。为粗末,水煎服。治肝风郁滞,生疮有脓者。若渴,加天花粉。
病名。发背的一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椒眼发、体疽发,系背部范围较大之有头疽,且因气血虚弱不得起发者。证治见有头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