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芦竹根

芦竹根

《中药大辞典》:芦竹根

药材名称芦竹根

拼音Lú Zhú Gēn

别名芦荻头(《岭南采药录》),楼梯杆(《四川中药志》)。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根茎。夏季拔起全株,砍取根茎洗净,剔除须根,切片或整条晒干。

原形态芦竹,又名:荻芦竹(《本草汇言》),绿竹(《分类草药性》)。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米,径1~1.5厘米,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毫米,先端具短细毛;叶片扁平,长30~60厘米,宽2~5厘米,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紧密,长30~60厘米,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颖披针形,长8~10毫米,具3~5脉;外稃亦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毫米之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生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基盘长约0.5毫米,上部两侧具短柔毛,第一外稃长8~10毫米;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而深厚的土壤上。分布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产四川。

性状干燥根茎,呈弯曲扁圆条形,长10~48厘米,粗2~2.5厘米,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稍粗大,有大小不等的笋子芽苞突起,基部周围有须根断痕;有节,节上有淡黄色的叶鞘残痕,或全为叶鞘包裹。质坚硬,不易折断。以质嫩、干燥、茎秆短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茎含N,N-甲基色胺、5-甲氧基-N-甲基色胺、蟾毒色胺、去氢蟾毒色胺、蟾蜍特尼定等多种吲哚衍生物。

叶含卅烷、α-香树脂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乙酸酯、卅烷醇、无羁萜、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

花含多种吲哚衍生物禾草碱及其Nb-氧化物、禾草碱甲氢氧化物、N,N-甲基色胺甲氢氧化物、3,3’-双(吲哚甲基)二甲铵氢氧化物、胡颓子碱等。

药理作用根茎脱脂乙醇提取物,有降压及解痉作用,能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根茎中提出的蟾蜍特尼定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在骨胳肌抗乙酰胆碱较在平滑肌强,使子宫兴奋,并能释放组织胺。对羊无毒性,根茎可用于水肿

禾草碱的药理作用:①对心血管的作用

对麻醉猫静脉注射,血压反应不恒定;1~20毫克/公斤能升高血压,大剂量(30~40毫克/公斤)则先降而后升;还可轻度降低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但不引起翻转,90毫克/公斤在狗身上,对肾上腺素的影响也是如此。对蛙的末梢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对蛙心则有抑制作用。对哺乳动物的心脏有抑制作用,并能扩张腹腔血管(皮肤肌肉血管则为收缩),大剂量引起血压下降,故认为它有微弱的拟胆碱作用。

②对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兔、豚鼠、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对在位猫子宫亦能收缩,对肾上腺素的子宫收缩作用有轻度拮抗。对离体兔、豚鼠小肠有收缩作用,也有报告在短暂的收缩后,随之出现抑制。

③对5-羟色胺的影响

禾草碱有抗5-羟色胺作用。麻醉猫静脉注射1毫克/公斤可抑制5-羟色胺对颈上神经节的作用(对山梗菜碱则无影响)。还能拮抗5-羟色胺对小鼠的毒性。对豚鼠子宫或小肠的过敏性收缩氏反应),禾草碱或育亨宾有阻断作用,但对组织胺引起的收缩,二者也有同样的阻断作用。另有报告禾草碱能提高正常或用过后的小鼠脑中5-羟色胺的水平,以及对抗利血平的5-羟色胺耗竭作用者。

④其他作用

禾草碱有弱的拟胆碱或抗肾上腺素作用(降低肾上腺素对血压、平滑肌的影响)。不影响兔血糖水平。对胆碱酯酶无作用。它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乃至发生阵发性痉挛,大量则导致麻痹,对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45毫克/公斤,对大鼠则为63毫克/公斤。

性味苦,寒。

①《草木便方》:"苦,大凉。"

②《岭南采药录》:"甘,淡。"

③《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治热病发狂,虚劳骨蒸,淋病,小便不利,风火牙痛。

①《草木便方》:"治风火虫牙疼痛,虚劳骨蒸潮热,头昏目赤。"

②《分类草药性》:"治牙痛,火淋;天行热狂,反胃。"

③《岭南采药录》:"清肺热,食瘟马肉中毒,取根捣自然汁煎服。"

④《四川中药志》:"退火清热。治寒湿化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熬膏。

注意《四川中药志》:"体虚无热者慎用。"

备注本植物的嫩苗(芦竹笋)及茎秆经烧炙而沥出的液汁(芦竹沥)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芦竹根

药材名称芦竹根

拼音Lú Zhú Gēn

英文名Rhizome of Giantreed

别名芦荻头、楼梯杆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undo donax L.

采收和储藏:夏季拔取全株,砍取根茎,洗净,剔除须根,切片或整条晒干。

原形态芦竹,多年生草本。具根茎,须根粗壮。秆直立,高2-6m,径1-1.5cm,常具分枝。叶鞘较节间为长,无毛或其颈部具长柔毛,叶舌膜质,截平,长约1.5mm,先端具短细毛;叶片扁平,长30-60cm,宽2-5cm,嫩时表面及边缘微粗糙。圆锥花序较紧密,长30-60cm,分枝稠密,斜向上升,小穗含2-4花;颖披针形,长8-10mm,具3-5脉;外稃亦具3-5脉,中脉延伸成长1-2mm的短芒,背面中部以下密被略短于稃体的白柔毛,基盘长约0.5mm,内稃长约为外稃的一半。花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溪旁及屋边较潮湿的深厚的土壤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华南及江苏、浙江、湖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宜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9-10月,挖取全从,分成数蔸,每蔸有茎秆2-3根,按行株距60cm×50cm开窝,深约25cm,每窝栽1蔸,栽前砍去茎秆上端,栽后盖土,压紧,浇水。 田间管理 当年冬季,天旱时注意浇水。第2年春施人畜粪水,以后每年除1-2次杂草,冬季培土壅蔸。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弯曲扁圆条形,长10-18cm,粗2-2.5cm,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稍粗大,有大小不等的笋子芽胞突起,基部周围有须根断痕;有节,节上有淡黄色的叶鞘残痕,或全为叶鞘包裹。质坚硬,不易折断。以质嫩、干燥、茎秆短者为佳。

化学成分根茎含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5-甲氧基-N-甲基色胺(5-methoxy-N-methyl-tryptamine)、蟾毒色胺(bufotenine)、去氢蟾毒色胺(dehydro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等多种吲哚衍生物。叶含卅烷(triacontane)、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acetate)、β-香树脂醇乙酸酯、卅烷醇(triacontanol)、无羁萜(Friedel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花含多种吲哚衍生物禾草碱(gramine)及其Nb-氧化物、禾草碱甲氢氧化物(gramine methohydroxide)、N,N-二甲基色胺甲氢氧化物、3,3'-双(吲哚甲基)二甲铵氢氧化物、胡颓子碱(eleagnine)等。

药理作用1.对羊无毒性,根茎可用于水肿。

2.禾草碱的药理作用:。

2.1.对心血管的作用:对麻醉猫静脉注射,血压反应不恒定;1-20mg/kg能升高血压,大剂量(30-40mg/kg)则先降而后升;还可轻度降低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但不引起翻转,90mg/kg在狗身上,对肾上腺素的影响也是如此。对蛙的末梢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对蛙心则有抑制作用。对哺乳动物的心脏有抑制作用,并能扩张腹腔血管(皮肤肌肉血管则为收缩),大剂量引起血压下降,故认为它有微弱的拟胆碱作用。

2.2.对平滑肌的作用:对离体兔、豚鼠、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对在位猫子宫亦能收缩,对肾上腺素的子宫收缩作用有轻度拮抗。对离体兔、豚鼠小肠有收缩作用,也有报告在短暂的收缩后,随之出现抑制。

2.3.对5-羟色胺的影响禾草碱有抗5-羟色胺作用:麻醉猫静脉注射1mg/kg可抑制5-羟色胺对颈上神经节的作用(对山梗菜碱则无影响)。还能拮抗5-羟色胺对小鼠的毒性。对豚鼠子宫或小肠的过敏性收缩(Schultz-Dale氏反应),禾草碱或育亨宾有阻断作用,但对组织胺引起的收缩,二者也有同样的阻断作用。另有报告禾草碱能提高正常或用过Phenelzine(单胺氧化酶的不可逆的抑制剂)后的小鼠脑中5-羟色胺的水平,以及对抗利血平的5-羟色胺耗竭作用者。

2.4.其他作用:禾草碱有弱的拟胆碱或抗肾上腺素作用(降低肾上腺素对血压、平滑肌的影响)。不影响兔血糖水平。对胆碱酯酶无作用。它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乃至发生阵发性痉挛,大量则导致麻痹。对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45mg/kg,对大鼠则为63mg/kg。

性味苦;寒;甘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除烦;利尿。主热病烦渴;虚劳骨蒸;吐血;热淋;小便不利;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体虚无热者慎服。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治风火虫牙疼痛,虚劳骨蒸潮热,头昏目赤。

2.《分类草药性》:治牙痛,火淋,天行热狂,反胃。

3.《岭南采药录》:清肺热,食瘟马肉中毒,取根捣自然汁煎服。

4.《四川中药志》:退火清热。治寒湿化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野饭豆

    药材名称野饭豆别名山豆根[云南]、烟蒸果、知子藤棵来源豆科野饭豆Indigofera caudata Dunn,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微涩,凉。功能主治祛风,消炎,止痛,截疟。主治疟疾。用法

  • 刺子莞

    药材名称刺子莞别名龙须草、绣球草来源莎草科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 (Lour.) 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华东、西南、华南。性味甘、咸,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淋浊。用

  • 香茅花

    药材名称香茅花拼音Xiānɡ Máo Huā别名茅香花、茆香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香茅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mbopon citratus(D C.) Stapf采收和储藏:花期采收,晒

  • 鲮鲤

    药材名称鲮鲤拼音Línɡ Lǐ别名石鲮(《临海异物志》),龙鲤(郭璞《江赋》),鳞鲤(《本草图经》),石鲮鱼(《纲目》)。出处《别录》来源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肉或全体。全年均可捕捉。遇着时撒泥

  • 香港四照花果

    药材名称香港四照花果拼音Xiānɡ Gǎnɡ Sì Zhào Huā Guǒ英文名Dendrobenthamiahongkongensis(Hemsh.)Hutch.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香港四

  • 苏头

    《中药大辞典》:苏头药材名称苏头拼音Sū Tóu别名紫苏兜(《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或白苏的根及近根的老茎。秋季采收,将紫苏或白苏全株拔起,切取根头

  • 肾精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肾精子药材名称肾精子拼音Shèn Jīnɡ Zǐ来源偶蹄目牛科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以牛膀胱结石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利

  • 胡桃壳

    《中药大辞典》:胡桃壳药材名称胡桃壳拼音Hú Táo Ké出处《纲目》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成熟果实的内果皮。化学成分含6%的戊糖。功能主治治血崩,乳痈,疥癣。《纲目》:&

  • 桂皮紫萁

    药材名称桂皮紫萁拼音Guì Pí Zǐ Qí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别名牛毛广东、紫萁、贯众出处始载于《长白山植物药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茎。拉丁植物动

  • 白毛夏枯草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药材名称白毛夏枯草拼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别名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