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卷灸
即艾条灸,见该条。
即艾条灸,见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少阴之别。《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其别者,并经上走于心包,下外贯腰脊。”本络脉发生病变,可见气逆烦闷,实则小便不通;虚则腰脊疼痛。
指饮食调养。《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太过,伤其正也。”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
温法之一。治疗胆虚而引起虚烦失眠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胆汤。
即产门不闭。详该条。
又称补气摄血。是治疗气虚而出血日久不止的方法。例如妇女子宫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而稀薄,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精神萎靡、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脉细软,用党参、黄芪、艾叶、白术、云苓、熟地、炙甘草等。
出《药性论》。即金箔,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参见泄泻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即颏痈。见该条。
见《寿世保元》卷九。即洪宝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