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汇言》。为石蕊之别名,详该条。
出《伤寒论》。指睡眠时发出的呼吸粗鸣声。即鼾。详该条。
金代医官职称。系仅次于提点、太医院使的官职,官阶从六品。参见太医院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临产。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莽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抢食风,又名飞丝毒,口中或食腥鲙之恶物,发泡者。”即呛食喉风。详该条。
即足第四趾。又称次小趾。《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起于小趾次趾,上结外踝。”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即皮肤针疗法。因刺激轻微,适用于小儿,故名。见该条。
病名。出明·楼英《医学纲目》。又名风喉、暴喘。为小儿“暴喘而胀满”(《证治准绳》)的危重证候。多由“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痰热壅盛”(《幼幼集成》)所致。症见胸高气壅,肺胀喘满,两胁抬动,鼻翼扇动,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