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至阴

至阴

经穴名。代号:BL67。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阳膀胱经。井(金)穴。位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布有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并有趾背动脉及趾底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主治头痛,昏厥,鼻塞,目翳,鼽衄,滞产,胞衣不下,以及胎位不正等。针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图49)。②指脾。至,到达。脾属太阴,太阴为三阴之始,故称脾为至阴。《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脾)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③指肾。至,极的意思。肾主水,藏精,为人身阴精之原,故又称肾为至阴。《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④农历六月为至阴。《素问·痹论》:“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⑤指也。《素问·方盛衰论》:“至阴虚,天气绝。”马莳注:“地位于下,为至阴。”

图49

猜你喜欢

  • 窈(yǎo 咬)漏

    女子阴道前庭与会阴之间的部分。《身经通考·身经问答》:“下极之前,男为阴廷,女为窈漏。”

  • 护生草

    见《本草纲目》。为荠菜之别名,详该条。

  • 白玉兰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别名,详该条。

  • 乌芨散

    经验方。见《上海中医杂志》1958,9。乌贼骨、白芨各等分。为细末,每服3克,日三次。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产后疸症

    病名。见高淑濂《胎产方案》。多因产后气血更虚,风寒湿邪乘虚入胆,郁而化热,蕴蒸胆汁,泛溢肌肤,皮肤色黄,甚者目黄,尿黄如茶汁者,治宜加减阴疸汤(人参、柴胡、白芍、甘草、干姜、半夏、党参)。阳亏者加桂附

  • 李无垢

    【介绍】:明末清初医生。字元素。钱塘(今杭州)人。南京太医院医士,公元1656年寓居嘉兴。著名文学家朱彝尊间访之。李氏撰注《本草经》,多有新义。如认为吉贝子不宜久服,娓娓数百言。朱妻病热20余日,诊为

  • 伤寒喘

    病证名。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圣济总录》卷二十四:“论曰,伤寒喘其证不一。有邪气在表,表未解,无汗而喘者;有邪气在里,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者;有潮热者;有心下有水而喘者。古人治之,亦各求其本。

  • 气上

    指气机失常而表现为上逆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类经》注:“怒,肝志也。怒动于肝,则气逆而上,气逼血升故甚则呕血。肝木乘脾

  • 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手法

    即失欠颊车蹉开口不合方。详该条。

  • 小儿诸虫

    病证名。小儿肠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姜片虫、绦虫、钩虫为多见,尤以蛔虫、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这些肠道寄生虫病,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危及生命。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