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臂痛

臂痛

证名。指上下臂关节肌肉作痛。多由风寒湿邪侵袭、痰饮留滞、血不荣筋、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或提挈重物损伤所致。《证治要诀·臂痛》:“臂为风寒湿所搏,或饮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肿者,有不肿者。……外有血虚一证,血不荣于筋,或致臂痛。”《类经图翼》卷十一:“凡人肩冷臂痛者,每遇风寒,肩上多冷,……此以阳气不足,气血衰少而然。”若臂痛由风寒湿侵袭所致,治宜蠲痹汤,若由血不荣筋,瘦弱,臂痛,则兼养血,宜蠲痹汤合四物汤。若怒动肝火而臂痛者,宜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若痰饮流注而臂连肩背酸痛者,宜二陈汤星香散合用。若挈重伤筋,以致臂痛,宜琥珀散劫劳散,或和气饮。若臂痛由脾虚邪气相搏,宜补中益气汤加威灵仙桂枝姜黄等。若臂痛不能举物,气血凝滞者,宜舒筋汤。臂痛部位与经络循行相关。《医钞类编·臂痛门》:“臂痛,有六道经络,定其痛在何经络之间,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气血通则愈矣。”如臂前廉痛属阳明,宜升麻白芷葛根;臂后廉痛属太阳,宜藁本羌活;臂外廉痛属少阳,宜柴胡、连翘;臂内廉痛属厥阴,宜柴胡、当归、青皮;臂内前廉痛属太阴,宜升麻、白芷、葱白;臂内后廉痛属少阴,宜细辛、当归、独活等。

猜你喜欢

  • 天柱骨倒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指小儿颈项软弱无力,头向下垂不能抬起的证候。天柱骨即颈椎。项为督脉及足太阳经脉所过。天柱骨倒,见于胎禀不足,或病后阴虚及督脉空虚的病者。治宜滋阴益髓,用六味地黄

  • 疟疾论

    书名。3卷(或作1卷)。清·韩善徵撰。韩氏论疟,上本《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下参清代温热病诸学派,阐析疟疾脉、因、症、治等多方面内容,末附古今疟疾医案和治疗方剂。

  • 何其伟

    【介绍】:清末医家。字书田。上海青浦人。其先祖从宋代起数代业医。何氏先学儒,能诗文,曾受到林则徐之器重,后继家业而为医。撰有《救迷良方》(1887年刊行),主述戒烟之方;另有《医学妙谛》一书(1893

  • 户门

    七冲门之一。古人谓消化系统有七个要冲,齿牙如门户,称为户门。《难经·四十四难》:“唇为飞门,齿为户门。”

  • 天年

    ①《灵枢经》篇名。天年,即天赋之年岁。本篇从先天禀赋和后天发育,指出了寿夭与精神、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关系,并分别论述了生命过程中各阶段的生理变化。②即天寿。见该条。

  • 子宫

    ①即女子胞。《千金翼方·杂病》:“重者子宫下垂。”详女子胞条。②经外奇穴。位于中极穴旁开三寸。

  • 大指节横纹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纹三壮,在左灸右,在右灸左,良。”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大指节横纹,定位在拇指掌侧指节横纹中点。

  • 痘疹传心录

    书名。16卷(又有14卷本)。明·朱惠明撰。刊于1594年。本书师承魏直《博爱心鉴》一书,而在痘疹的分期、辨证、证治等方面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发挥。最后二卷为《慈幼心传》,重点记述小儿杂病证治。本书曾收

  • 马裆

    练功方法之一。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足分开呈内八字形,屈膝下蹲,两手后伸,挺肘翘掌,四指并拢,拇指外分,挺胸收腹,两目平视,呼吸随意。

  • 缩沙蜜

    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