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脉经》。指月经不调,详该条。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名盗汗。详该条。
【介绍】:明医学家。字子华。吴县(今江苏)人。由举子业而习医,自《内经》而丹溪百家之学,无不究蕴奥而得其要领,以治疾高效而名震京师。授太医院吏目,益加深研,集古今医家之方论,撰《医学钩玄》(1577)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刺法术语。指针刺应根据气血盛衰而施行补泻之法。《素问·八正神明论》:“泻必用方:方者,以气方盛也,以月方满也,以日方温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内(纳)针,乃复侯其方吸而转针,乃复侯其方呼而徐引针,故
见《四川中药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四川人。眉山颖臣患病多饮多尿,服消渴药一年余病反加深,自以为必死。他诊断为酒食过度,用麝香以酒濡之为丸,枳枸子为汤饮之而愈。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即开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干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