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胸胁满

胸胁满

证名。出《素问·刺热论》。指胸胁胀满不舒。多由邪阻气郁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又“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阳明病亦可见本症。“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胸胁痛可由热入血室引起。《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参见胸胁苦满等条。

猜你喜欢

  • 毛姑

    见《本草从新》。为山慈姑之别名,详该条。

  • 蹶(jué 决)

    通厥。颠仆、跌倒。《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蹶,人中而刺之。”《吕氏春秋·重己》:“多阴则蹶,多阳则痿。”

  • 刘和斋

    【介绍】:见刘亩条。

  • 冲气

    指冲脉之气上逆的疾患。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多因饮邪内伏,肾阳虚衰,冲脉之气挟饮上逆所致。证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并伴见手足厥逆,小便难,脉沉微,或面热如醉,头晕目花等。治以敛气平冲为主。

  • 服饵

    指食丹药。《魏书·裴伯茂传》·豁情赋序:“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

  • 狐惑

    病名。亦作狐。指因感染虫毒,湿热不化而致的以目赤眦黑、口腔咽喉及前后阴腐蚀溃疡为特征的一种疾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 朝信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月经。详该条。

  • 万民望

    【介绍】:见万表条。

  • 惊膈吐

    出《证治准绳·幼科》。即惊吐。见该条。

  • 筋枯

    病证名。指血不养筋,肢节活动不利,动则作痛的病症。《丹溪心法·中风》:“筋枯者,举动则痛,是无血不能滋养其筋。”可见于年老体弱之人。亦为中风后遗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