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六。即吹口丹,见该条。
证名。指口唇泛现焦黑色的症象。可由瘀血、食积、热病伤津所致。《医学入门·伤寒杂症》:“无寒热而唇焦者,多因血瘀。”《温热经纬》卷四:“唇焦大渴,津液耗伤,清化为宜。”《伤寒温疫条辨》卷二:“唇燥裂,唇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宋代未独立设科,元、明代医学分十三科,始独立设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
指用芳香健脾药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
书名。见《崇文总目》。7卷,已佚。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五。即二母散第一方,见二母散条。
病名。满口淡白而疼痛。此虚寒之症。结合全身情况或可选用理中丸、四逆汤之类温之。
经脉生理特点。出《灵枢·根结》。太阳主三阳之表,处于最外围,故为开。
即浊病。见《杂病源流犀烛·五淋二浊源流》。因浊病有白浊、赤浊之不同,故名。亦称赤白浊。参见赤白浊、浊、便浊、精浊各条。
病名。①痈疽五发之一。《卫济宝书》卷上:“瘭者,始初聚结尖肿,根脚赤白色,高处带红赤,肿实疼痛,憎寒壮热,口干渴,百节疼痛,困倦沉重。饮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车螯散。如先破,下小车螯散,然后服轻肌活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