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胡荽子

胡荽子

《中药大辞典》:胡荽子

药材名称胡荽子

拼音Hú Suī Zǐ

别名芫荽子(《普济方》)。

出处《千金·食治》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果实。8~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质,再晒至足干。

生境分部主产江苏、安徽、湖北。此外,甘肃、四川等地亦产。

性状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呈圆球形,直径3~5毫米。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迹,多分裂为二,周围有钱存的花萼5枚。表面较粗糙,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基部钝圆,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小分果背面隆起,腹面中央下凹,具3条纵行的棱线,中央较直,两侧呈弧形弯曲,有时可见悬果柄。果实稍坚硬。气香,用手揉碎,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味微辣。以籽粒饱满、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1~1.4%,脂肪26%;挥发油含多种萜类、醇类化合物及樟脑、牻牛儿醇等。果实尚含葡萄糖、果糖、蔗糖。

种子含挥发油1%,脂肪20~25%,糖类20%,含氮物质13~15%,无机物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约70%)是d-芳樟醇,其他尚有α-、β-蒎烯,二戊烯,α-,β-,γ-松油烯,对-聚伞花素等。种子还含有多量油酸,少量Δ5,6-十八碳烯酸,以及黄酮甙、β-谷甾醇、D-甘露醇。

药理作用干燥成熟之果实为弱的芳香剂,一般可与其他药合用作矫味剂。也能增进胃肠腺体分泌,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所含挥发油具有某些抗真菌作用。

性味《纲目》:"辛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透疹,健胃。治痘疹透发不畅,饮食乏味,痢疾,痔疮。

①《千金·食治》:"消谷,能复食味。"

②《本草拾遗》:"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虫毒、五野鸡病及食肉中毒下血,煮令子拆,服汁。"

③《纲目》:"发痘疹,杀鱼腥。"

④《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痘疹不出,辟四时不正之气,发表散寒,治鼻塞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复方①治麻疹初起来透:芫荽子四两。杵后入火瓦罐或铝锅中,盛满清水,置病房(病房宜小,不要通风)内用炭火煮沸,使蒸气充满病室,并随时增加炭、水,待麻疹透齐后,停止使用。(《浙江中医》(3):32,1959)

②治痢亦治泻血:芫荽子一合。捣碎,赤者用糖水调,白者用生姜自然汁调,温服。一方酒调服。(《普济方》)

③治肠风下血不止,变成痔疾:胡荽子、补骨脂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陈米饮调下,食前服。(《圣济总录》胡荽子散)

④治痔疮:胡荽子炒过,细碾,酒调三、五服。(《海上方》)

⑤治脱肛痔瘘:胡荽子一升,乳香少许,粟糠半升或一升。上先泥成炉子,止留一小眼,可抵肛门大小,不令透烟火,熏之。(《儒门亭亲》)

⑥治肠头出:秋冬捣胡荽子,醋煮熨之。(《食疗本草》)

⑦治齿痛:胡荽子,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吐之。(《备急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胡荽子

药材名称胡荽子

拼音Hú Suī Zǐ

英文名Coriander Fruit, Coriander Seed

别名芫荽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iandrum sativum L.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成熟时采取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质,再晒至足干。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直立,多分枝,有务纹。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列,叶柄长2-8cm;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cm,宽1-1.5cm,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茎生叶三回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5-15mm,宽0.5-1.5mm,先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8cm;无总苞;伞辐3-8;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花3-10,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卵状三角形或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长1-1.2mm,宽约1mm,先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通常全缘,有3-5脉;药柱于果成熟时向外反曲。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mm。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花果期4-11月。

性状性状鉴定:果实为2小分果合生的双悬果,呈圆球形,直径3-5mm。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顶端可见极短的往头残迹,多分裂为二,周围有残存的花萼5枚。表面轻粗糙,有不甚明显的波状棱线10条与明显的纵直棱线12条相间排列。基部钝圆,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小分果背面隆起,腹面中央下凹,具3条纵行的棱线,中央较直,两侧呈弧形弯曲,有时可见悬果柄。果实稍坚硬。气香,用手揉碎,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味微辣。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油l-1.4%,脂肪26%;挥发油含多种萜类、醇类化合物及樟脑(CamPhor)、陇牛儿醇(Geraniol)等。果实尚含葡萄糖、果糖、蔗糖。种子含挥发油l%,脂肪20-25%,糖类20%,含氮物质13-15形,无机物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约70%)是 α-芳樟醇(Linalool),其他尚有α-、β-蒎烯(α-, β-Pinene),二成烯(Dipentene即柠檬烯),α-,β-γ-松油烯(α-,β-,γ-TerPinene),对-聚伞花索(p-Cymene)等。种子还含有多量油酸,少量 5,6-十八碳烯酸( 5,6-Octadecenoicaeid),以及黄酮甙、β-谷甾醇、 D-甘露醇。果实和全草均含具恶臭的癸醛(decanal)。

种子含挥发油1%,脂肪20%-25%,糖类20%,含氮物质13%-15%,无机物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约70%)是d-芳樟醇(linalool),其他尚有α、β-蒎,二戊烯(dipentene,即柠檬烯),α、β、γ-松油烯(α、β、γ、-ter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牻牛儿酯,已酸芳樟醇酯(linalyl acetate),樟烯,月挂烯(myrcene),樟脑[6,7]。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有棕榈酸,油酸(oleic acid),岩芹酸(petroselinec acid)和亚油酸[8]。种子所含磷脂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已醇胺(pl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9],以及黄酮甙,β-谷甾醇,D-甘露醇[11]和芫荽萜酮二醇(coriandri-nonediol)[12]。

药理作用干燥成熟之果实为弱的芳香剂,一般可与其他药合用作矫味剂。也能增进胃肠腺体分泌,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所含挥发油具有某些抗真菌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已醚10ml,援摇提取30min,滤过,取滤液2ml挥干,加1%香荚醛硫深液1-2滴,即现玫瑰色。(检查挥发油)(2)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5ml,深缩至约0.5ml,分别于滤纸上滴加2点,其中一点上加1%三氯化铝已醇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滴加三氯化铝已醇液的蓝色荧光斑明显加强。(检查黄酮素)

性味味辛;酸;性平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胃肖积;理气止痛;透疹解毒。主食积;食欲不振;胸膈满闷;脘腹胀痛;呕恶反胃;泻痢;肠风便血;脱肛;疝气;麻疹;辣疹不透;秃疮;头痛;牙痛;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

注意有火热者禁服。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消谷,能复食味。

2.《本草拾遗》:主小儿秃疮,油煎敷之。亦主虫毒、五野鸡病及食肉中毒下血,煮令子拆,服汁。

3.《纲目》:发痘疹,杀鱼腥。

4.《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痘疹不出,辟四时不正之气,发表散寒,治鼻塞不通。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毛叶小寒药

    药材名称毛叶小寒药拼音Máo Yè Xiǎo Hán Yào别名躲蛇生、避蛇灵、朱砂灵、躲蛇草、背蛇生、小南木香、岩蚌壳。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川西马兜铃的根及藤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

  • 豌豆

    药材名称豌豆拼音Wān Dòu别名豍豆(《四民月令》),寒豆(《品汇精要》),毕豆(《唐史》),雪豆(《广州植物志》)。出处《绍兴校定证类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

  • 铁海棠花

    《中药大辞典》:铁海棠花药材名称铁海棠花拼音Tiě Hǎi Tánɡ Huā出处《全展选编·妇产科》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铁海棠的花朵。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海棠"条。

  • 雪山一支蒿

    药材名称雪山一支蒿拼音Xuě Shān Yì Zhī Hāo别名朋阿那布罗玛查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工布乌头的块根。9~10月挖根,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原

  • 四轮草

    药材名称四轮草拼音Sì Lún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湿生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aquarum Dun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原形态草本,高15-

  • 乳白香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乳白香青药材名称乳白香青拼音Rǔ Bái Xiānɡ Qīnɡ别名大白矛香、大矛香艾来源菊科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 Maxim.,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陕

  • 乌梢蛇

    药材名称乌梢蛇拼音Wū Shāo Shé英文名ZAOCYS别名乌蛇、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

  • 观音竹

    药材名称观音竹拼音Guān Yīn Zhú别名蛇儿参、水麦冬、骑马参、龙爪参、双肾草、走肾草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谓:“现音竹,饶州山坡有之,以千层喜。春时短叶中抽细葶,发小叶,梢开绿花,长柄如石斛。一

  • 东北雷公藤

    药材名称东北雷公藤拼音Dōnɡ Běi Léi Gōnɡ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东北雷公藤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pterygium regelii Spragus et T

  • 绵毛金腰

    药材名称绵毛金腰拼音Mián Máo Jīn Yāo英文名Shortwoolled Goldsaxifrage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绵毛金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