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四川中药志》。为鸢尾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扁竹根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承浆疮。详该条。
见《峨眉山药用植物》。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原始》。即赤小豆,详该条。
指以马啣铁为原料制成的针灸针。见《针灸聚英》。
见《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屈菜之别名,详该条。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荜拨、白术、桂心、陈皮、肉豆蔻各三分,煨诃子二两,丁香、胡椒、炮姜、木香各半两,炮附子、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送下。治气劳,大肠时泄,不欲
【介绍】:见赵晴初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常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痛、泄泻等症。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寒气呕吐、暑气呕吐、湿气呕吐、湿热呕吐、燥热呕吐等。详各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