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热毒结于足趾叉上面或里面者。宜内服红花散,外用酒蜜捣菊花叶敷;若因循失治,溃烂较深,步履难行者,取桑树根白皮四两,捣烂同生白酒入瓶内,重汤煮数十滚,取服以醉为度。余证参见脚发
口腔发出的臭气。见《普济方》五十八卷口门。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气,为胃有宿食;口出臭秽气,为胃热;口出腐臭气,多为内有溃烂疮疡。
【生卒】:685~762【介绍】:唐代皇帝,即唐玄宗,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知音律、戏剧,善医识病。开元十一年(723),主持编成《开元广济方》5卷,颁行天下以救疫病。
见《峨眉山药用植物》。为吉祥草之别名,详该条。
尿道外口。《素问·骨空论》:“女子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作为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
出《黔囊》。即冬虫夏草,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同大趾。《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足大趾不用。”
病名。①出《中藏经》卷三。五丁之一。根在肾、发于耳前、状如瘢痕,色黑坚硬,使人牙关紧闭,腰痛脚膝不仁,用紫花草敷疮上,余同疔疮。②出《证治准绳》卷二,耳疔之又名。③出《外科启玄》卷三。肾疔之又名。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