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经
足少阳胆经之简称。见该条。
足少阳胆经之简称。见该条。
①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极,见该条。②经外奇穴名。①《备急千金要方》:“男阴卵大,病,灸玉泉百壮,报之。穴在屈骨下阴,以其处卑,多不灸之。”即位于男性阴茎根上正中央、耻骨联合下缘处。②出《幼
证名。见《赤水玄珠》卷三。指眼珠痛,参见目痛条。
病证名。痘出不红润,色灰白,痘顶陷凹的症状。此气血两虚所致。治宜保元汤加肉桂之类(明·徐春甫《痘疹泄秘》)。
病名。见《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殠,“腐气也”(《说文》)。即口臭。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即虎刺,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胎前消渴。详该条。
见《卫生宝鉴》卷十八。即阴痛。详该条。
亦称假苔。舌苔被食物或药物所染,改变原来苔色。如食橄榄、杨梅可染为黑苔,食枇杷可见黄苔。望舌时须加以注意,排除假象。
【介绍】:南北朝至隋初医生,河内野王(今河南境内)人,精于诊脉,善用针灸治病。
我国最早的一种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一说战国时期)。本书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药物学的成就。原书早已失传,其文字则经辗转引录,仍保存于《证类本草》等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