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古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沈明宗《医征女科》。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白竻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哑门穴。属督脉。位于后正中线,发际上5分处,当第一、二颈椎棘突之间。
证名。指神情烦乱昏昧。《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见医学粹精条。
病证名。属经行先期证型之一。多因素体虚弱,忧思伤脾,或饮食不节等。以致中气不足,冲任失固,经血妄行,症见经期提前,血量较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白,精神疲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或心悸,小腹空坠等。治
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诸气病证的三大治法。即补气、降气调气、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