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錾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废寝忘食,日夜攻读医书,为人治病,每多奇效。由于乐于助人,人们称为仁医。先后被荐为太医、医官,均辞退不就。
痰质胶粘浓稠难咯,色白带黄,多属肺热。
即舌肿。详该条。
①筋有系结和联络,合称为结络。《素问·皮部论》:“筋有结络。”②因脉络郁结,血行不畅,致瘀血停滞而产生各种病证。运用泻血的方法以疏通脉络,可达到血行正常的目的。《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其结络者,脉结
【介绍】:清末医家。字既均,号杏庵。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纲(梅涧)之次子,初攻举子业,能诗文,后专攻医学,与其兄郑瀚(一作承瀚)朝夕共同钻研医学,亦精喉科。撰《熟地黄论》、《咽喉伤燥
病名。见《五十二病方·疽》。《灵枢·痈疽》:“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气血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据历代文献记载,宋以前之疽,仅指无头
出《太平圣惠方》。又名天吊风。惊风的一种证型。大多出现于大病、久病之后,但也有因小儿体弱,一病就成慢惊者。临床以发病缓慢,无热,抽搐时发时止,缓而无力为其特点。《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之候,或吐或泻
气功功法。从立式八段锦中衍化出来以坐式进行的十二节动功。见于《寿世传真》。十二节动作分别为:①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②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③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④微摆撼天柱;⑤赤龙搅水津,鼓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覆花之别名,详该条。